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训练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训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训练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泰安模拟)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选D。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饲养水平的提高无
2、关,排除C。2.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千米,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解析】选A。相比较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原生文明,中华文明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表明在中华文明范围内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如黄河中上游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赵宝沟文化,说明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未涉及治国理念,排除B;先
3、秦之前未形成“集权意识”,排除C;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农耕经济均高度繁荣,排除D。3.(2020北京模拟)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 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解析】选D。根据材料“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良渚文化已经有了阶级的区分和社会的不平等现
4、象,故答案为D。4.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纪年,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解析】选D。据材料“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纪年,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可知,黄帝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文明形态,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故选D;黄帝时代属于部落时代,农耕文明不发达,排除A;早期文明国家形成于夏商周时期,排除B;黄帝时代还属于聚族而居,排除C。5.礼记礼运记载,禹选择颇有威望的偃姓部落首领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已至耄
5、耋之年,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禹又举荐没有多少影响的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各个部落并不拥护他,而拥戴启。这表明()A.禹仍严格坚持禅让制度B.启通过禅让取得政权C.禹为启掌权铺平了道路D.禹反对启继承其王位【解析】选C。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禹把政治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启是早有预谋的。因此,C正确。6.(2021潍坊模拟)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书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
6、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解析】选D。材料信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说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告别传说时代,成为信史,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明故事传说是否有史料价值,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我国何时有文字记载,故B错误;夏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故C错误。7.西周文献中,常见周王以“我邦”与“我家”并提,要求臣下尽心效力,“保其家邦”,并说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是“勤劳于王家”。这体现了西周()A.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B.继续沿用世卿世禄制度C.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D.中央集
7、权制度已经建立【解析】选C。西周统治者认为国是家的扩大与延伸,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将“我邦”与“我家”并提,所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故选C;宗法理念是用血缘关系来维系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而材料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关系,排除A;世卿世禄制是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而“我邦”“我家”反映的是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排除B;西周对地方的管理较为松散,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D。8.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A.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8、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解析】选B。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商王根据卜兆来做事情,并且“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自认为“帝之子”的商王来判断,这充分体现出商朝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从而可以看出,通过占卜,商王加强了其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故选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时期建立的,而不是商朝时期,排除A;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商王的权力问题,而不是贵族特权的继承问题,排除C;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商王与占卜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中华民族文化,排除D。9.(2021潍坊模拟)周初统治者以“亲亲”“尊尊”为核心,按照德治的要求,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形成调整家族、国家、社会生
9、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主要反映了西周的治国方针是()A.敬天保民B.以礼治国C.明德慎罚D.家国一体【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周初统治者“按照德治的要求,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使之成为“调整家族、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故选B;“敬天保民”的意思是“上天”让有“德”(以老百姓为中心)的人来治理人间社会,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该层意思,排除A;“明德慎罚”的意思是多施恩德于天下,慎重使用刑罚,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该层意思,排除C;“家国一体”是一种理念,即“家”和“国”是一致的,题干涉及了“治国”,但没有涉及“治家”,排除D。10.(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题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训练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