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柳永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2022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柳永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柳永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课柳永词二首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宋词艺术多姿多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阅读鉴赏时应从文本精美的语言入手,把握作品的表达技巧,联系作者的人生际遇,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感悟词的美妙,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对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认识并体会柳永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及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3.学习柳永写景抒情真挚感人,构思巧妙,千回百折的艺术特色。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诗意解读秦观
2、常用凝练的语言,谐婉的音节,描写淡雅凄迷的景物,表达哀怨的情绪。这首词是写春愁的。词中描写了一个细致幽微的感觉中的世界。开篇“漠漠”二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写广漠的空间,四面八方都被“轻寒”包围封闭着,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另一方面,这笼罩天际的寒意,使人感到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凄清冷漠。在词人眼中,这“漠漠轻寒”犹如深秋般肃杀萧瑟。所以说“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者,无奈也,既可理解它指“晓阴”,又可把它理解为上楼人的感受。这两句是写楼外之景的。“淡烟流水画屏幽”则宕开一笔转写楼内那画着淡烟流水的屏风。无论是楼外的“轻寒”、“晓阴”还是楼内那烟雨迷蒙、流水淙淙的画屏,它们所传递的感觉
3、都是清冷、沉寂和凄凉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是传诵千古的一联名句,“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似乎都是写景状物之语,可是“梦”与“愁”却是言情写意之词。情与景互相交融,心和物浑然一体,这与其说是重在刻画春雨的形态,莫如说意在传达出诗人惆怅忧伤的主观情愫。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梦”?又到底为何而“愁”?词至结尾也没有回答,作者只以闲雅恬淡的笔调写道“宝帘闲挂小银钩”。他是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无聊之感,来欣赏这“宝帘”随意闲挂在美丽小巧银钩之上的那份富丽精美、雍容闲雅的姿态,同时也是以一种淡淡的哀伤,欣赏玩味这“宝帘”内外浑然一片的“轻似梦”、“细如愁”的意趣境界的。名句识记自在飞花轻似梦
4、,无边丝雨细如愁。考点演示赏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的奇妙。答案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轻”和“细”的共同点,就将四种原本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恰当、新奇的比喻。词人将比喻反其道而行,表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这两句诗构建出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柳屯田。他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
5、词作曲维持生活。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局面。其代表作如满江红、望远行、雨霖铃等,都如一幅幅山水画卷,读之如置身于自然景色之中。望海潮一词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景色,千百
6、年来为人传诵不衰。他的俚词对于金元曲的形成可称开风气之先,对后世词人也有重要影响,故柳词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传世。二、写作背景蝶恋花柳永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青年时代在汴京度过,生活放荡,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不得志,多往来于秦楼楚馆之间,与教坊乐工歌妓相交,相传死后是由歌妓们集资为其营葬。其风流韵事、离情别意之举司空见惯,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诸多旷世之作。本词即词人自己漫游江湖之中,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而作,或为排遣心中抑郁而作,历史上并无明确结论。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是他从家乡福建崇安赴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
7、浙转运使孙何时的赠词。当时,孙何徙两浙转运使,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词相赠,以博得孙何的称扬和赞誉,可见,柳永亦有升迁之意,仅是一生潦倒不得志而已。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坚定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完颜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1填空。(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2)拟把疏狂图一醉
8、,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4)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著有乐章集。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以赋为词”是他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高楼(2)拟把疏狂图一醉。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3)衣带渐宽终不悔。衣带渐宽:(因为相思而使得)人越来越瘦了(4)为伊消得人憔悴。消得:值得(5)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重要(6)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7)怒涛卷霜雪。霜雪:比喻浪花(8)天堑无涯
9、。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指钱塘江的壮阔蝶恋花蝶恋花柳永的蝶恋花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到一起来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全词成功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细腻充分,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深刻传神。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望海潮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这首词着力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丰、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此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蝶恋花1处处悬念,层层包袱,构思巧妙,千回百折
10、。词的开头直接突现了丰满的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一位久久伫立高楼之上的人,他“伫倚”楼头到底在干什么?一下子先把读者的视线聚焦过来,让人产生遐想。下文“望极春愁”,让一种黯然销魂的“愁”绪为我们拨开了一层迷雾。但“愁”的内容又是什么?是身世飘零,家庭离散,是情场失意,倦游思归,还是官场倾轧?都让人如坠雾中。接着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草色烟光残照中,形单影只,天晚不回,着实让人再次生疑。下片中,我们真正领略到诗人的生花妙笔,真是神出鬼没。读者越是想知道他的“春愁”为何而来,他越是不讲,偏偏把笔墨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于是借酒浇愁,自寻开心,吟啸高歌,大有抑制“春愁”之气势,结果却“强乐还无味”,他
11、失败了。为什么这种“春愁”如此执着呢?读者又是不解,直到词的最后才一语破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但他却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信息,让读者去猜。眼看就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远远发来;迤逦写到之时,又煞住,另起笔墨,更端发来,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为读者设下一个迷魂阵,让这个悬念引导读者沿着曲曲折折的路走下去,直到最后一句,才把词人精心捆结起来的“包袱”打开,使真相大白,构思巧妙,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之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意足情深,笔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22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柳永词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22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13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