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论”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新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比较优势论”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新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优势论”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新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较优势论”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新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提要任何理论都不能脱离时代和实践的检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在创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空想性和局限性日益凸现。“比较优势论”已不能继续作为现阶段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依据。 关键词:比较优势;适应;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5日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美各国不仅在政治上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兴起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驶入“快车道”,而且在思想界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主张进一步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降低关税、提高产品竞争力,为
2、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造势”、“鼓吹”的思想家。其中,堪称最重要的代表是因1817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而对世界经济理论影响深远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一系列发展自由贸易的理论,使古典经济学日臻成熟,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在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发展自由贸易绝对优势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论”。自“比较优势论”问世近200年来,一直为热衷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西方古典经济学中备受推崇的经济学理论之一。“比较优势论”不仅在19世纪初为欧美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
3、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影响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成为中国主张发展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的重要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比较优势论”虽然在理论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曾经对欧美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以及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国际贸易和外向型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比较优势论”在实践层面上所具有的空想性和局限性开始愈发凸现出来。现实社会中,如果无视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而一味地迷信和遵从“比较优势论”,并以此继续作为发展国际贸易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点,势必带来不可忽视的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4、:“比较优势论”已不适应现阶段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客观需求。 一、从时代背景上看,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提出“比较优势论”的时代背景有很大不同 任何理论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都是对当时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反映。大卫李嘉图所处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欧美各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虽然已经出现但还没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当时的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其产品行销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工业品上与之竞争,当时英国亟须各国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以为英国商品大开销售之门、赚取高额资本利润。正当英国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之际,1815
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地主阶级利益制定了提高关税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实施谷物法限制了谷物进口,使得国内粮价居高不下,工人阶级为此要求提高工资。高粮价造成工业资产阶级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工业品竞争力下降,因此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废除谷物法。大卫李嘉图正是出于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于1817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主张废除谷物法、取消粮食的进口限制,实行自由贸易。他认为,英国在出口纺织品上比进口粮食具有更大的优势,应该专门生产纺织品,进一步提升纺织品的生产数量。为此,大卫李嘉图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论”。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
6、低于他国的商品,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他的思想。大卫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但只要一国集中生产那些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而另一国在商品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但只要集中生产那些绝对优势最大的产品,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通过国际贸易,交易双方都可从中获益,两国都得到更多的商品,节约更多的劳动。这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不仅成为后来许多国家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也成为20世纪七十年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主张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应该承认,这种理论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确实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
7、用。但是随着30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特别是在最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进出口贸易额突破3万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以之为理论依据就显得有些难以为继了。 如果说“比较优势论”是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科技对生产力的影响力还不像今天这样突出和明显以及人们对法制、文化、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如今天这样深刻,而对“比较优势论”过于推崇和遵从尚可理解的话,在人类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经济发展实现了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体化、人们愈发重视环保和知识产权等因素的当今世界,继续视“比较优势论”为发展经济的“灵丹妙药”,就应被看作是古人
8、笔下的“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之举。就我国现阶段以“沿海、沿江、沿桥、沿边”为主要形式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和外贸高速发展、虽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外贸强国以及整个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度达80%以上的现状来看,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状况,不仅与19世纪初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提出时的时代背景迥然不同,就是与3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国有企业是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基本为零、对外贸易刚刚起步等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也大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将“比较优势论”继续视为发展我国外贸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的说法和做法,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二、从理论产生的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优势论”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新发展 比较 优势 不再 适应 我国 对外贸易 新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