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4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





《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4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4氮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氮及其化合物1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魂宝。下列成语涉及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的是A铜壳滴漏B化铁为金C火树银花D书香铜臭【答案】B【解析】A、铜壶滴漏,铜壶滴漏即漏壶,中国古代的自动化计时(测量时间)装置,又称刻漏或漏刻。铜能溶于浓硝酸,故A错误;B、化铁为金,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金不活泼,金在常温下不溶于浓硝酸,铁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故B正确;C、火树银花,大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银不活泼,但能溶于浓硝酸,故C错误;D、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铜能溶于浓硝酸,故D错误。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2、)A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火材料B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D钠钾合金的密度小,可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答案】A【解析】A、氧化铝熔点很高,所以可以做耐火材料,选项A正确;B、氨气中的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具有还原性,做制冷剂,是氨气易液化的原因,选项B错误;C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因为其具有漂白性,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选项C错误;D在快中子反应堆中,不能使用水来传递堆芯中的热量,因为它会减缓快中子的速度,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选项D错误。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铵:Ba2OHNH
3、4+SO42-=BaSO4NH3H2OB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Cu22Cl2H2OCu(OH)2H2Cl2C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6H5OCO2H2OC6H5OHHCO3-【答案】D【解析】A该反应不符合正确配比,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NH4+SO42-=BaSO4+2NH3H2O,故A错误;B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CuCl2溶液时,阴极上Cu2+放电能力大于H+,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所以电解氯化铜本身,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Cl- Cu+Cl2,故B错误;C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
4、量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Ca2+3ClO-+H2O=CaSO4+2HClO+Cl-,故C错误;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CO2+H2OC6H5OH+HCO3-,故D正确。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少量的CO2通入到“84”消毒液中:CO2+H2O+2ClO=HClO+CO32B用酸化的硝酸铁溶液腐蚀铜箔:2Fe3+Cu=2Fe2+Cu2+CFeO和稀硝酸反应:FeO+2H+ =Fe2+2H2OD向0.5molL1KAl(SO4)2溶液中滴入0.5molL1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
5、2Ba2+4OH+Al3+ +2SO42=2BaSO4+AlO2+2H2O【答案】D【解析】A.酸性强弱的顺序是H2CO3HClOHCO3-,所以少量的CO2通入到84消毒液中,生成的是HCO3-,A项错误;B.酸化的硝酸铁溶液中,相当于有了HNO3,由于HNO3的氧化性强于Fe3+,所以首先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B项错误;C.生成的Fe2+还会被稀硝酸氧化为Fe3+,C项错误;D.设KAl(SO4)2为1mol,则沉淀2molSO42-需要Ba(OH)22mol,同时带来4molOH-,而4molOH-与溶液中的1molAl3+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lO
6、2-,D项正确。5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A装置Cu和稀硝酸制取NOB图B装置检验乙炔的还原性C图C装置实验室制取溴苯D图D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答案】B【解析】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此装置制取一氧化氮,故A正确;B.用此法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硫化氢等,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 图C装置,有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控制液溴的量控制反应,装有四氯化碳的试管可用于除液溴,烧杯中的液体用于吸收溴化氢,倒置漏斗可防倒吸,此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溴苯,故C正确;D.二氧化碳可以先被碱液吸收,在球胆中收集一氧化碳气体
7、,再通过分液漏斗向试剂瓶中加入酸液,二氧化碳即可放出,可以用于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正确。6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加热装置中的烧杯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B用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用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D用装置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答案】D【解析】A项:加热时混合物中的碘升华、碘蒸气遇冷凝华,但高锰酸钾固体会分解,故装置I不能分离I2和高锰酸钾固体,A项错误;B项:装置中锥形瓶内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烧杯内溴水褪色,这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项错误;C项:装置中,右边试管内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氢气排出装置,硫酸亚铁
8、溶液与左边试管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自动混合,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C项错误;D项:装置中,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氯化氢的混合气体,P2O5吸收氨气,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湿润的酚酞试纸检验氨气,D项正确。7利用废蚀刻液(含及)制备碱性蚀刻液溶液和的主要步骤:用氧化废蚀刻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固液分离,用盐酸溶解沉淀并制备,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B制备并得到C分离溶液和D将溶液蒸干制备【答案】D【解析】A. 实验室用Ca(OH)2和NH4Cl共热制备氨气,利用甲装置能够制备氨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 乙装置制备碱性刻蚀液
9、,然后Fe3+与NH3H2O反应生成Fe(OH)3沉淀,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 丙装置用过滤方法分离固液混合物,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 由FeCl3溶液制备FeCl36H2O,应在HCl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所用仪器为蒸发皿,丁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8 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B实验1,由喷泉现象可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快C实验1,烧瓶溶液中的含氮微粒有:NH3、NH3H2O和NH4+D实验2,加热过程中温度和c(NH3H2O)对NH3H2O电离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答案】D【解析】A. 氨
10、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7,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根据密度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不选A;B.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一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且溶解速率快,可以形成较大的压强差,所以可以做喷泉实验,故不选B;C.烧瓶溶液中存在NH3+H20NH3.H2ONH4+OH-,因此含氮微粒有:NH3、NH3H2O和NH4+,故不选C;D.因为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加热过程中会让NH3H2O分解,c(NH3H2O)减小使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由题中信息可知,加热后溶液的红色变浅,说明温度
11、和c(NH3H2O)对NH3H2O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故选D。9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该过程中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C基于合成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D工业中,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答案】A【解析】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氮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A项错误;B. 该过程中,既有极性键(N-H、O-H)的断裂与生成,也有非极性键(NN、O=O)的断裂与生成,B项正确;C. 基于合
12、成的过程是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C项正确;D. 工业中,氨可以通过与氧气催化氧化得到NO,NO被氧化为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D项正确。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结 论A向浓度均为0.1mol/L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KspFe(OH)3KspAl(OH)3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样品已部分或全部变质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
13、中含Br2【答案】A【解析】A.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FeCl3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未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度积:KspFe(OH)3I2B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C常温下,将浓盐酸、二氧化锰放入烧瓶中,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试液不变蓝常温下,浓盐酸、二氧化锰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向盛有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 = NH3+H2O【答案】C【解析】A.由于Br2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向FeI2溶液中滴入足
14、量溴水,Fe2+、I-都被氧化,Fe2+被氧化为Fe3+,I-被氧化为I2单质,由于I2容易溶于CCl4,而CCl4与水互不相容,密度比水大,因此加入CCl4,振荡,静置,会看到液体分层,下层为I2的CCl4溶液层但不能证明氧化性:Fe3+I2,A错误;B.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要先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会看到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具有还原性,B错误;C.浓盐酸、二氧化锰在室温下不能反应产生氯气,因此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不能使试纸变为蓝色,C正确;D.向盛有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
15、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D错误。1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和现象结 论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ZnS和CuS,ZnS溶解而CuS不溶解Ksp(CuS)Ksp(ZnS)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样品已变质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试管口处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D常温下,测得0.1 molL1 NaA溶液的pH小于0.1 molL1 Na2B溶液的pH酸性:HAH2B【答案】A【解析】A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难溶物,溶解度越大,其溶度积越大
16、。因在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ZnS可以溶解而CuS不溶,则相同温度下:Ksp(CuS)Ksp(ZnS),故A正确;BFe(NO3)2溶于稀硫酸后,Fe2+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为Fe3+,此时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无法证明Fe(NO3)2是否变质,故B错误;C在加热条件下NH4HCO3固体分解生成NH3,NH3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于固体本身没有与试纸接触,故本实验不能证明NH4HCO3显碱性,故C错误;D强碱弱酸盐的pH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Na2B溶液对应的酸为HB-,则由现象可知酸性:HAHB-,但是本实验不能证明HA的酸性比H2B强,故D错误。18下列实验中,与现
17、象对应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常温下,将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反应后含氯的气体共有2种B. 向10 mL0.1mol/L NaOH溶液中 先后加入1mL浓度均为0.1mol/L的MgCl2和CuCl2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蓝色沉淀Cu(OH)2溶解度小于 Mg(OH)2C. 加热NH4HCO3固体,在试管口放一小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溶液显碱性D.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分别加入水和乙醇中前者剧烈反应水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大于乙醇的【答案】D【解析】A.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产生HCl,HCl溶于水得到盐酸,
18、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由于其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氯气溶于水,产生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CH3Cl也是气体,因此不能证明反应后含氯的气体共有2种,A错误;B.反应中氢氧化钠过量,则一定会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沉淀,不能比较二者的溶解度相对大小,B错误;C.加热NH4HCO3固体,在试管口放一小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4HC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了氨气,C错误;D.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分别加入水和乙醇中,前者剧烈反应,是由于水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大于乙醇,更容易电离产生H+,D正确。19硫酸镍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是镍行业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领军 高考 化学 透析 专题 4.4 及其 化合物 高效 演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