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docx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 在平时做一份良好的检测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至于,在考前要如何做练习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3、方仲永五岁作诗能;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ABC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6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7、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个字是:
2、8、揭示仲永由奇人转变为凡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9、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 10、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 11、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12、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 1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 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15、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17、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至此作者认为在和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8、
3、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二、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
4、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2、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14、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16、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 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 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几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基础题: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尝:)(2)指物作诗立就
5、(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称:)(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 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木兰诗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木兰当户织(当:)不闻机杼声(杼:)惟闻女叹息。(惟:)问女何所忆(忆:)昨夜见军帖(帖:)军书十二卷(十二:)愿为市鞍马(市:)旦辞爷娘去(旦:)万里赴戎机(戎机:)关山度若飞(度:)朔气传金柝(朔:)策勋十二转(策勋:)赏赐百千强(强:)可汗问所欲(欲:)愿驰千里足(愿:)出郭相扶将(郭:)著我旧时裳(著:)雄兔脚扑朔(扑朔:)雌兔眼迷离(迷离:)双兔傍地走(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试题 语文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复习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