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前世今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梯”的前世今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的前世今生-.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梯”的前世今生: 电梯是由电动机驱动,通过钢丝缆绳和滑轮系统及平衡锤或卷筒等构件组合,设计成垂直升降的电动机械装置。供高层建筑中乘人或装载货物的一种现代设备。有人说,没有电梯,就没有纽约曼哈顿。的确,有了电梯。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现代城市才得以长高,电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据统计,目前全球在用电梯约635万台。其中垂直电梯约610万台,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约25万台,全球电梯每3天的运送量就相当于世界人口总数。垂直电梯的发明已有150年的历史,自动扶梯的发明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们对电梯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的不断追求推动了电梯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沿着科技的脚步,回望它铸就辉煌走
2、过的历史里程。 古代人用绳索将吊桶上下升降,从井中汲水,后来又在井口竖立支架。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1100多年发明了辘轳,到了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罗维斯设计出通过滑轮来操纵的升降台,利用升降台上下将工匠和物资从地面运送到高处的作业平台。后来以滑轮结构为起重机械的方式被传承下来,从生产建设用途走向人们的生活领域。在中世纪,欧洲有许多修道院建在险峻的峭壁上,人们进出修道院是站立在“篮子”里,用绳索通过滑轮吊着“篮子”上下升降,升降装置成了便捷的“通道”。 17世纪,法国人别出心裁地造出一种坐在椅子上可抵达楼层的升降装置。人们
3、在楼顶设置一只吊挂的滑轮,一根缆绳绕过滑轮系在乘坐的椅子上,另一端安装一件平衡铁块,使用前用沉重的沙袋压住椅子,使铁块高悬并保持静止状态。当乘客坐上椅子后只要将沙袋推掉,随着重物下落坠地,而坐椅则上升到达了楼上的窗口,人就从窗口爬进屋内。 18世纪中叶,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源在产业革命后兴起的工厂中被广泛应用,人们设想能否以蒸汽机作动力用于运载货物的升降装置? 1850年,美国人沃特曼建造了一台水压式升降机,他将缆绳的一端系着升降平台,另一端绕在圆柱形卷筒上。将古罗马维特罗维斯发明的滑轮升降采用蒸汽动力驱动。卷筒顺向旋转,缆绳提着升降台上升;卷筒逆向旋转,升降台便渐渐下降,这台安装在纽约曼哈顿仓
4、库使用的升降装置,人们称它为“卷扬机”。数百年来人们制造过各种类型的升降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只要起缆绳突然断裂,升降梯便急速地坠落到底层。 为消除人们的恐惧感,1853年,美国纽约一位机修工人奥蒂斯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以蒸汽机为动力、带有安全装置的升降机。他将带有锯齿状的铁条固定在导轨上。在轿厢的上部设置了一个弹簧片,并将其与机械联动装置和制动棘爪连接起来。缆绳固定在弹簧片的中心,当吊挂的缆绳破断而失去张力后,弹簧片立刻恢复原始形状,弹出制动爪。制动爪伸入锯齿状的铁条阻止电梯下落。此时,正值纽约举办“美国商品博览会”。为了向公众介绍动力升降机是安全可靠的,在露天广场,奥蒂斯亲自出马做现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前世 今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