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金卷】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考点金卷】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金卷】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3.大脑皮层的功能()。4.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构建网络内化体系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是电荷(离子)和化学递质,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2)能够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结构是什么?提示下丘脑。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3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2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传导图示作出分析)(3)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观察图示作出分析)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化学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萼)识别,其作用效果是促进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思维辨析】(1)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
3、 )提示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神经(化学)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2013北京,2A)( )提示神经(化学)递质由突触小泡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3)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2011广东,4AB)( )提示是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4)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 )提示反射弧必须完整。(5)大脑皮层语言H区(韦尼克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 )提示H区(韦尼克区)属于大脑皮层的听觉性语言中枢。(6)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
4、相同(2012浙江,4C)( )提示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7)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提示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8)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转运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提示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9)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2009江苏,2A)( )提示静息状态时K外流。(10)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 )提示Na内流差值降低。【归纳提炼】1 兴奋产生
5、的膜电位变化解读解读: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极化状态);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去极化到反极化状态);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e点:静息电位(复极化)。2 兴奋传导、传递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递质可以持续起作用:化学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2)误认为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短有关: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3)误认为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产生反射:相应反射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
6、。(4)误认为条件反射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例1(2013四川卷,3)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破题思路确认题干信息联想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对比选项逐一作答。个性分析在“神经肌接头”处,存在突触,神经传来的兴奋(电信号)
7、可转化为“神经递质”这种化学信号,进而传递至肌细胞膜上,故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进行“双向传导”,故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且兴奋会向右传导致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选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向传递,故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不能产生兴奋,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故C选项不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故D正确。答案C思维延伸(1)如果把电流计的一个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另一电极置于膜内,不给予刺激,测到的电位是什么?提示静息电位。(2)借助题图如何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肌接头”处是单向传递的吗?
8、提示a在图中电流计的两极之间偏左或偏右给予适宜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分别在处、处给予适宜刺激,若刺激处时,电流计指针偏转,腓肠肌收缩;刺激时,腓肠肌收缩,但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则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解题模板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
9、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后者电位发生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考点2动物激素的分泌调节1 直接控制2 间接控制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激素腺体激素分泌。【思维辨析】(1)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2012重庆,5A)( )提示由于机体的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升高。(2)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2012海南,13C)( )提示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广泛。(3)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
10、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2010江苏,22B)( )提示雌激素能促进卵细胞的形成。(4)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2011天津,3C)( )提示垂体功能受损,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由此甲状腺激素减少,抗寒能力减弱。(5)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2011新课标全国,5C和2009宁夏,4A改编)( )提示肾上腺素不能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归纳提炼】1 激素间的关系(1)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
11、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图所示: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2)横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2 生命活动的调节类型调节类型调节机制举例神经调节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各种反射活动体液调节体
12、液中的激素和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激素、CO2、H等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等体液神经调节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例2图(一)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由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_,其所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中的_。(2)激素的名称是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图(一)中存在_条该调节机制。(3)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
13、4)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的生理过程是由_共同完成的。破题思路审图示信息联想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模型根据设问准确作答。个性分析本题图(一)是变形的激素分泌分级调节的模式图,对比标准图解,分析图(一)可以确定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可能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结合图(二)所示的激素的传递方式,可以判断分别属于哪种方式。下丘脑既能够接受大脑皮层传来的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然后经血液运送到垂体发挥作用,故其传送方式为神经分泌。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升高时,由于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因此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维持甲状
14、腺激素的动态平衡。由图可知,三种激素都要经过血液的传送到达相应的靶细胞,故其传送方式都属于远距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交感神经的控制,也受到垂体分泌激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下丘脑神经分泌(2)甲状腺激素下降反馈2(3)(4)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解题模板模型法突破激素调节(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考点3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例3(2013浙江卷,31)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将若
15、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甲组: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乙组:切除甲状腺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请回答:(1)实验目的是_。(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3)分析与讨论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_。破题思路(1)准确把握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目的;(2)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功能预测实验结果。个性分
16、析(1)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是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故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2)甲组小鼠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的新陈代谢正常,故甲组体温正常;乙组小鼠因切除甲状腺缺乏甲状腺激素,故乙组小鼠体温会逐渐有所下降。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故具有甲状腺的甲组小鼠体长有所增加,切除甲状腺的乙组小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长不再增加。(3)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该过程需消耗氧气,故可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不变的原因是缺乏甲状
17、腺激素,小鼠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本实验还可增加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也可以是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答案(1)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2)(3)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思维延伸(1)该实验属于验证类实验还是探究类实验?提示验证类实验。(2)该题增设丙组为实验组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进一步确定甲状腺激素所发挥的作用。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设计1 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饲喂法、注射法。如探究甲
18、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幼小动物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幼小动物不做任何处理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2 垂体和生长激素、胰岛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常用实验方法是:切除法、注射法。如探究胰岛素对动物血糖调节的影响: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饥饿处理的小鼠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小鼠生活状况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1 (2013大纲全国卷,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19、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因此A、B两项均正确;兴奋传导方向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在膜内侧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项正确;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递质进行传递的,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所以C项错误。2 (2013海南卷,18)关于神经(化学)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化学)
20、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化学)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结构,通过其结构特点确定其单向传递的特点。A正确,兴奋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故突触前膜可以合成神经(化学)递质,而后膜不能。B错误,神经(化学)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没有兴奋产生,不会有神经(化学)递质释放。C正确,神经(化学)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D正确,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定受体,改变膜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3 如图所示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图中分别代表三种激素。发育过程大致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金卷 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金卷】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 2021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高效 滚动 冲击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15313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