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docx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
2、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
3、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 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
4、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 (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什么?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刻度1走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1时
5、=60分 (6)学生把结果填在81页刻度图 (7)交流记忆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1格1格数,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认识,新发现,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点名学生读出时间,指导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写时间。(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
6、气氛推向了高潮。)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
7、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
8、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
9、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提问:“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教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指出: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指示。(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
10、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2、认识人民币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那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引导:“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
11、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3、我们按数值来分。 指出: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识人民币和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
12、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
13、,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4、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提出任务:“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组推选出“经理”介绍商品。 引导:“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14、。引导学生进入情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评价及小结 引导: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这节课
15、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 二、教法学法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
16、多少,会用“多一些,少 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 1.导入部分: 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
17、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部分 现在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认识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具体设计如下: 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 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
18、察力和概括力。 3.练习部分 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总结部分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4 1.教材说明 教材将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
19、步认识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在此变化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在教材中的主题图里渗透了三个具体问题的含义,都可以用123这个算式来表示,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抽象的作用及数学的简洁美。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变化的情境图,小丑合气球,来进一步直观形象地表达、说明加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说出加法算
20、式,从而来帮助学生对加法的含义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第二块“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一共是几个?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块为1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块根据儿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初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三个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使其初步认识到应用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第四块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
21、和2+3=5,3+1=4和1+3=4两组算式,来进一步巩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加法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在进行加法教学前,学生已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能够自觉的运用加法进行计算,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加法进行计算以及我们是如何用加法进行计算的。因此,再进行加法的教学时,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同时感知用数的组成计算的简便。将他们对加法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也着重培养学生发展其动手操作、语言
22、表达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3.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并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 (2)激励学生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人教版 数学 说课稿 模板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