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功与能(解析版).docx





《专题06 功与能(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功与能(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QQ:2932310079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与命题大猜想专题06 功与能目录猜想一 :结合图像考查功与能量1猜想二 :结合体育、生活实际考查能量2猜想三:借助弹簧等连接体模型考查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4最新模拟冲刺练习6猜想一 :结合图像考查功与能量【猜想依据】今年高考选择题中,通过运动图像或能量图像对能量观念的考查较多,要求根据物理问题实际情况和所给的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关系、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表达、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例1】(2020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2、是()A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 m B06 s内拉力做功为70 JC物体的质量为10 kg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 N【答案】BCD【解析】:.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即x10 m,A错误;02 s 内拉力做的功W1Pt12 J30 J,26 s内拉力做的功W2Pt2104 J40 J,所以06 s内拉力做的总功WW1W270 J,B正确;在26 s内,v2 m/s,P10 W,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f,则滑动摩擦力fF N5 N,当P130 W时,v2 m/s,得到牵引力F1 N15 N,在0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 m/s2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fma,可知:m10 kg,C、D正确【例2】(2020辽宁大连五校联考)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D物体运动的时间【答案】ABC.【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f大小相等,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A正确;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
4、得WFWf0mv2,根据Fx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以估算力F做的功WF,而Wfmgx,由此可求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及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B、C正确;因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所以运动时间无法求出,D错误【例3】(2020苏北四市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以1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其动能Ek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大小为10 m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 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答案】ACD【解析】由图乙可知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大小为10 m,A
5、正确;物体的初动能Ek0mv100 J,则v010 m/s,C正确;由动能定理得fxEk100 J,则f10 N,D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a5 m/s2,B错误。猜想二 :结合体育、生活实际考查能量【猜想依据】联系实际的实例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体现了对物理核心素养中能量观点的考查,这与新高考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的思想是一致的,符合高考命题趋势。【例1】(2020浙江嘉兴一中模拟)在儿童乐园的蹦床项目中,小孩在两根弹性绳和弹性床的协助下实现上下弹跳,如图所示某次蹦床活动中小孩静止时处于O点,当其弹跳到最高点A后下落可将蹦床压到最低点B,小孩可
6、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点运动到O点,小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B从O点运动到B点,小孩动能的减少量等于蹦床弹性势能的增加量C从A点运动到B点,小孩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蹦床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从B点返回到A点,小孩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蹦床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答案】AD【解析】:.小孩从A点运动到O点,由动能定理可得mghAOW弹1Ek1,A正确;小孩从O点运动到B点,由动能定理可得mghOBW弹2Ek2,B错误;小孩从A点运动到B点,由功能关系可得W弹E机1,C错误;小孩从B点返回到A点,弹性绳和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孩的机械能,则知小孩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蹦床弹性势能
7、的减少量,D正确【例2】(2020江苏七市二模)引体向上是中学生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运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53次/分钟。若一个普通中学生在30秒内完成12次引体向上,该学生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接近于()A5 W B20 W C100 W D400 W【答案】C.【解析】:学生体重约为50 kg,每次引体向上上升高度约为0.5 m,引体向上一次克服重力做功为Wmgh50100.5 J250 J,全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00 W,故C正确,A、B、D错误【例3】.(2020安徽安庆高三质检)安徽首家滑雪场正式落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庆巨石山,现已正式“开滑”如图所示
8、,滑雪者从O点由静止沿斜面自由滑下,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至N点停下斜面、水平面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1.滑雪者(包括滑雪板)的质量为m50 kg,g取 10 m/s2,O、N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s100 m在滑雪者经过ON段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A1 250 J B2 500 J C5 000 J D7 500 J【答案】C.【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则滑雪者从O到N的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xOMcos mgxMN,由题图可知,xOMcos xMNs,两式联立可得Wfmgs0.15010100 J5 000 J,故A、B、D错误,C正确【例4】(2020广东广州执
9、信中学模拟)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将携手举办冬奥会,因此在张家口建造了高标准的滑雪跑道,来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如图所示,一个滑雪运动员从左侧斜坡距离坡底8 m处自由滑下,当下滑到距离坡底s1处时,动能和势能相等(以坡底为参考平面);到坡底后运动员又靠惯性冲上斜坡(不计经过坡底时的机械能损失),当上滑到距离坡底s2处时,运动员的动能和势能又相等,上滑的最大距离为4 m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量B重力和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总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量Cs12 mDs14 m,s2s1,即s14 m;同理,从右侧斜坡s2处滑至s(s4 m)处过程中,
10、由动能定理得:mg(ss2)sin Wf0mv,因为距坡底s2处动能和势能相等,有mgs2sin mv,由式得:mg(ss2)sin Wfmgs2sin ,由式得:ss22 m综上所述,C正确,D错误猜想三:借助弹簧等连接体模型考查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猜想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的应用在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常将功和能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弹簧、连接体模型中考查,情景设置为多过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尤其在。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概述】轻弹簧模型“四点”注意含弹簧的物体系统在只有弹簧弹力和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
11、守恒,而单个物体和弹簧机械能都不守恒含弹簧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符合一般的运动学解题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弹簧弹力和弹性势能的特点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而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初、末状态弹簧形变量的大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当弹簧形变量最大时,弹簧两端连接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小(为零)【例1】(多选)(2020河南洛阳二模)如图所示,有质量为2m、m的小滑块P、Q,P套在固定竖直杆上,Q放在水平地面上P、Q间通过铰链用长为L的刚性轻杆连接,一轻弹簧左端与Q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杆上,弹簧水平,30时,弹簧处于原长当
12、30时,P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时变为60,整个运动过程中,P、Q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P下降过程中()AP、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当45时,P、Q的速度相同C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1)mgLDP下降过程中动能达到最大前,Q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mg【答案】CD【解析】对于P、Q组成的系统,由于弹簧对Q要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但对P、Q、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当45时,根据P、Q沿轻杆方向的分速度相等得vQcos 45vPcos 45,可得vPvQ,但速度方向不同,所以P、Q的速度不同,故
13、B错误;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Ep2mgL(cos 30cos 60),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p(1)mgL,故C正确;P下降过程中动能达到最大前,P加速下降,对P、Q整体,在竖直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3mgN2ma,则有N3mg,故D正确【例2】(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检测)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M,圆环B的质量为m,通过绳子连接在一起,圆环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开始时连接圆环的绳子处于水平,长度l4 m,现从静止释放圆环不计定滑轮和空气的阻力,g取10 m/s2,若圆环下降h3 m时的速度v5 m/s,则A和B的质量关系为()A.B.C. D.【答案】A【解析】:.圆环下降3 m后的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6 功与能解析版 专题 06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