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同步练习试卷(精选含答案).docx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同步练习试卷(精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同步练习试卷(精选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多彩的光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
2、一个偏角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的轨迹为圆弧BS离轴M越来越近C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D当大于90时物体将不在此平面镜中成像2、下列光现象中,属于生活中使用透镜的实例是()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B放大镜把字“放大”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3、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
3、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4、小丽同学做了如下光学实验:配戴眼镜凝视书中的两条平行黑线,并慢慢移近,直至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两条黑线为止,摘下眼镜后又能看清这两条黑线。小丽同学可能患有的眼睛疾病与矫正方法,与下列图形相符合的是()ABCD5、对下列光学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甲图中钢笔“错位”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乙图中的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丙图中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丁图中的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晒太阳”取暖,是利用了太阳光中红外线的热效应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C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
4、控制的D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是光源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B人离穿衣镜越近,人在镜中的虚像越大C游泳时,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像的位置比实际物体位置高D使用投影仪时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要适当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8、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9、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
5、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0、如图,日晷(gu)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钟”,利用太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时刻,这是利用了()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沿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 “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诗中情景与图中照片类似,诗中后两句表达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光学现象,其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_(选填“虛”或“实”)像,其原理是光的
6、_(选填“反射”或“折射”)。2、化妆用的镜是_镜,近视眼镜用的镜片是_镜,汽车前灯的反射装置相当于_镜。3、同学们读书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于声带_产生的;晴天晒被子能杀菌,是利用了太阳光中的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4、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如图的竖直虚线处是_镜。5、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距地面为 的天花板上 点竖直向下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旋转 ,反射光线照到天花板上的光斑
7、距光源有多远?2、小荣同学进行了系列光学实验:(1)她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在白纸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光斑(如图甲),则该透镜为_透镜。她上下移动透镜,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此时,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可粗略记为该透镜的_;(2)图乙为小荣同学组装的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刚好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但像并不完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正确调整器材后,若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透镜适当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即可再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3、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0cm时,另一
8、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2)如图所示是根据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u,物像向距L(n+v)画出的图像(以f为长度单位),在物理学中,用像距v和物距u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m,即m ,且m1时成放大的像,m1时成缩小的像,请你通过计算当u3f时,能成放大或缩小的像?4、-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5、 “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
9、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调(选填“左”、“右”“上”或“下”);(2)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3)若在凸透镜和烛焰间加放一眼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眼镜为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32cm刻
10、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的像,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5)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也能看到一个像,此时成的像与(4)中所成的像在“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_。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三个方面都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 D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2、小琳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按图摆放好器材,并进行以下实验。(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明亮/黑暗)环境中进行。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_;(2)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并移动,在玻璃的_(
11、选填“A”或“B”)侧可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3)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次数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B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由图可知,S轨迹对M轴的张角大于,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当大于90时物体仍能在此平面镜中成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B【详解】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
12、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故A不符合题意;B放大镜把字“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故B符合题意;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向上移动,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减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强化 训练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第四 多彩 同步 练习 试卷 精选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