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C生石灰当干燥剂D石油炼制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2、
2、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化学素养,下列对知识的整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环保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可以用手接触实验室中无毒的药品保护水资源一一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与农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一尽量乘坐公交车或步行C化学概念D化学中常见的“三”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纯水一定是软水,软水不一定是纯水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一一原子、分子、离子三种可加热仪器一一试管、量筒、烧杯AABBCCDD3、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B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多饮用蒸馏水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D“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碳指的是,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
3、主要气体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你认为都正确的是A认识微观粒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化学与环境焚烧植物秸杆以利于耕作SO2、NO2是造成酸雨的元凶C化学与安全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进入深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D化学与生活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炒菜时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AABBCCDD5、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A无铅汽油B可降解塑料C加碘食盐D低残留农药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干冰B空气C石油D可燃冰7、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
4、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78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气体是SO2、CO2、NO2、O3等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8、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目的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及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的是A将农田中的玉米秸秆就地焚烧B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D增高烟囱排放工厂中的废气9、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人类换好生活开启智慧之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煤、石油、氢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用肥皂水
5、区分硬水和软水D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碘元素10、下列物质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PM2. 5D氮气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2)“可燃冰”(CH4(H2O)n)是一种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冻土的独特能源。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属于海底生物 说明水可以变成油 是燃烧值高、污染少的新能源(3)原子簇是若干个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写出该稳定铝原
6、子簇的微粒符号_。(4)写出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利用CO还原赤铁矿(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2、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属于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_。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除煤和天然气外,还有_。(2)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3)厨房里“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_(选填“元素”、“原子”或“分子”)。(4)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_。(5)远程运行的运
7、载火箭动力由高氯酸铵提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O4=N2+Cl2+2O2+4X,其中X的化学式为_。(6)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证实构成月幔的主要物质之一是Fe2SiO4,已知Fe2SiO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4、现有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都含有碳元素。(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碳海绵”是超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麦穗上的碳海绵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
8、。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 麦穗上的碳海绵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4)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_。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_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上述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填图中字母)。写出A的化学式_。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9、(_)2、化石燃料和石油属于包含关系(_)3、羊毛、棉花、塑料、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_)4、有机玻璃是一种复合材料(_)5、区别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用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的灰烬进行区分(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15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质量/g555生成氢气质量/g0.020.020.01请计算:(1)共制得氢气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2、燃气汽车燃料(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在汽车发动机里完全燃烧的化
10、学方程式为:。如果以每公里95g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每公里燃烧甲烷的理论值是多少克?(假定压缩天然气中其他成分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3、碳足迹计算器能够简便查出人类活动所排放CO2的多少,并在屏幕上显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木进行抵偿。某次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质量为3.52k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请计算:(1)这次供暖消耗甲烷(CH4)的质量是多少?_(2)若一棵树每天能吸收50gCO2,则上述使用天然气供暖所排放的CO2需要一棵这样的树吸收约_天(结果保留整数)。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使汽油充分
11、燃烧,可将汽油喷成雾状后点燃,其目的是_;一定质量的乙醇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后,生成11g二氧化碳和21g一氧化碳,同时生成_g水。5、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将 20.0 g 粗锌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100.0g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19.6g。(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2)计算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 0.1%)。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铭铭在实验室做课外活动探究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当她把煤炭放在如图容器中燃烧时,发现紫红色的髙锰酸钾
12、溶液变成了无色。请你跟她一起探究原因。(1)(提出问题)什么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2)(査阅资料)煤炭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而且煤炭中有硫元素,还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3)(猜想与假设):a.甲同学假设:_。b.乙同学假设: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实验与结论)两位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实验:取5mL稀高锰酸钾溶液于一支试管中,_。_。甲同学假设不成立乙实验:_,并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试管中,观察现象。_。乙同学假设成立2、面包是我们常吃的食物。(1)面包包装常用聚乙烯塑料袋,它属于_
13、(填序号)。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2)取少许面包的碎屑,滴加_(填一种试剂的名称)可以检验面包中含有淀粉。(3)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常用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2NaHCO3(固)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溶解 700 体积氨气,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碳酸钠比较稳定,普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氧化
14、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观察与思考) 检验该膨松剂的成分按图 1 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各仪器中装入试剂,点燃酒精灯。打开弹簧夹 1,关闭弹簧夹 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关闭弹簧夹 1,打开弹簧夹 2,观察现象:能说明产物中有氨气的实验现象是_。(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是: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_(填“有”或“无”) 固体残留。可以得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观察与思考)测定该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用下图 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
15、的质量(装置 B 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 D 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 C 的作用是_。若没有装置 E,会使测定结果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_(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填序号)。A 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 D 中。B 防止反应后剩余固体变质。若对装置 C、D、E 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则 C、D、E 连接顺序应调整为_。(拓展探究)若上述
16、装置 D 在实验前后质量差为 9.24g,上述调整后装置 C 在实验前后质量差为 0.17g,试计算:实验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g。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_g。中 D 增加的质量来自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为_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干冰是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生石灰当干燥剂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石油炼制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故选C。2、C【详解】A、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试验,正确;实验室中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精品 解析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社会发展 综合测试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16199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