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证考试6-第一章-教育目的(二)、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
《教师资证考试6-第一章-教育目的(二)、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证考试6-第一章-教育目的(二)、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目的(二)、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四节 教育目的补充:(五)知识本位论知识本位论是以传授为主要目的或唯一目的的教育观,即指把教育的知识目的等同于全部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念。“知识本位”是一种知识选择方式,指在知识选择上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六)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例-单选题】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B.科学本位C.伦理本位D.个人本位网校答案:网校解析:为国家培养公民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五、制定教育目
2、的确立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六、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上述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
3、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七、全面发展教育(一)全面发展的内涵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
4、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体育的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
5、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的习惯。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阔很多。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
6、学生传授现代生理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基本原理与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知识;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增强体质,陶冶审美的情趣,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选择题)含义、意义(略)基本方法:观察法教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历史法补充:个案研究(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
7、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的步骤:(1)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观察计划。(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记录。(3)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1)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下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2)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4)按照时间取样和按照事件取样。(5)系统性观察法和非系统观察法。(6)结构化观察法和非结构化观察法。(二)调查法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
8、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的步骤:(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地点,选择适当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2)拟订调查计划。(3)做好调查人员培训和调查资料、器材等准备工作。(4)进行试探性调查。(5)实施调查。(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法的分类(1)普遍调查普遍调查也叫全面调查,是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如当前学生厌学情绪的情况调查。这种类型的调查的优点是具有普遍性,能全面地反映教育的许多现象及其变化发展情况,搜集的资料比较全面。但是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往往
9、比较肤浅和简单,有些问题无法深入了解,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广,往往耗资大、费时长。(2)抽样调查即从被调查对象的全体范围(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特征值推断总体特征值的一种调查方法。(3)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即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三)历史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
10、研究法的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2)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3)将所得的史料加以综合整理。(4)形成结论。(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的步骤:(1)实验的准备阶段。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决定实验的形式,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选择实验对象,制订实验计划。(2)实验的实施阶段。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初试、编组、控制实验情境、后测、记录实验情况。(3)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确定误差范围,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实验结论并编制报告。(五)行动研究法行动研
11、究法是指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行动研究的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尽可能地明确研究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使要研究的课题变得更具体、更清晰。(2)拟订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订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4)处理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总结评价。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根据各种信息反馈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六)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是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考试 第一章 教育 目的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