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养殖鳗鱼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在近年鳗鲡养殖中,不断发生新的疾病,给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简要介绍新发生的疾病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一、日本鳗鲡皮肤溃疡症皮肤溃疡病又称腐皮病,发生于日本鳗鲡,是近两年发现的疾病,病原至今不明,疑为嗜低温细菌性疾病。流行于水温低于20的季节,一般于12月翌年5月流行,流行高峰为14月,当水温高于23时不发生。由于近年在越冬过程中一般不加温,本症不断蔓延,传染速度快,引起的死亡率一般达1%5%,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鳗主要症状为体表局部斑块状黏液增生脱落,外皮裸露,出现烧伤状斑块病灶,进而病灶溃疡或受真菌感染,肝脏、胆囊肿大,色变浅,脾脏肿大
2、,色加深,肾脏肿大。病鳗于水流缓慢处水面缓慢游动。发病前期死亡少,当病灶溃疡或受真菌感染后死亡率升高。预防采用越冬期保持水温20以上能避免本症的发生。治疗最有效方法为升温至2325后,全池泼洒土霉素1015克/米3或氟苯尼考23克/米3,每天一次,连续2次,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持水温10天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如伴有水霉感染,应结合升温,同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铜制剂、碘制剂等杀灭水霉;在低温条件下,几乎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二、复殖吸虫病本病现仅发生于水源含盐分的欧洲鳗鲡养殖池,在其它养殖种类鳗鲡及纯淡水养殖池中未发现。流行水温为1826的季节,低温期发生死亡率较高温期低,一般导致的死亡率达5%以
3、上,在高温期短时间内往往引起批量死亡。病原为复殖吸虫的卵,主要寄生于鳃组织内,有时在肾脏中也发现虫体。病鳗体色变浅,不摄食,呼吸困难,胸鳍发红,鳃丝粘液增生、淤血、溃烂,于鳃小瓣组织间大量寄生圆形或卵圆形卵,卵内原生质致密,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见卵内约有20个左右、周生纤毛、近圆形幼体在卵内作旋转运动,最终卵膜破裂,释放纤毛幼虫。内脏表现为胆囊壁充血,胆囊肿大,体内性腺具出血点,肠道充血,鳔壁充血,萎缩,肾脏寄生时肾肿大,寄生处肾组织坏死,溃疡。取鳃及肾组织作水封片,显微镜观察发现鳃丝内具圆形或椭圆形卵,部分卵内具已发育的纤毛幼虫即可确诊。预防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驱除养殖池中螺类,养殖期定期使
4、用敌百虫杀灭浮游动物。治疗采用甲苯咪唑、敌百虫等驱、杀虫剂全池泼洒12次,杀灭虫体后再采取控制细菌性烂鳃的方法,疗效显著。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并降低死亡率;当鳃内大量寄生、引起严重烂鳃时,即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将产生较高的死亡率。三、消化道出血糜烂症近两年,由于鱼粉价格大幅度上扬,优质白鱼粉原料紧缺,导致我国鳗鲡生产中采用大量红鱼粉和劣质白鱼粉生产鳗鲡饲料,饲料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Histamine)超标或酸价超标。病鳗主要症状为:起初消化不良,严重时病鳗不摄食,体质弱,体表具出血小点,肠粘膜脱落,肠道糜烂出血,肠腔内具有出血后凝集的血块,胃粘膜严重脱落,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鳗鱼 疾病 及其 控制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