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也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副猪嗜血杆菌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所引起的。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物传播。带菌猪和病猪是此病的传染源,临床上多见于感染断奶前后的子猪和保育猪(2周龄-8周龄),9周龄以后猪感染此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病原因各种应激可诱发此病,如气温突变、空气严重污染
2、等;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由饲料中霉菌毒素引起猪群免疫力低下而导致此病发生。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发热40-42.5 ,食欲下降,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关节肿胀,跛行甚至瘫痪,背毛粗乱,苍白贫血,眼睑周围皮下水肿,眼结膜变红,耳部皮下,腹部皮下水肿,耳尖发紫,耳朵四肢内测发绀,背部毛孔有针尖样出血,两后腿之间腹部皮肤有大量蓝紫色斑点。发病后常呈慢性经过,通常发病2天-5天后出现死亡,个别猪突然死亡,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急性型耐过的猪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有的慢性型拖十几天最终衰竭死亡。剖检变化可见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脑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腹膜炎、关节
3、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形成“绒毛心”典型症状(病程较长时),全身淋巴结肿胀,尤以肺门淋巴结最严重,呈暗红色,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脂肪浆膜黄染,脾脏肿大边缘呈锯齿状,四肢关节腔内有黄色积液,喉头水肿,点状出血,白色坏死灶,胃底大面积出血。预防措施做好环境卫生和室内环境卫生的清扫,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减少猪群流动,减少应激,断奶当天不转群,避开在断奶前后注射治疗,严把引种关。每批产子母猪进产房前严格冲洗消毒;每批保育猪进房之前彻底冲洗消毒、熏蒸(甲醛+高锰酸钾)。药物治疗:银翘散2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1000g(每吨料)。银翘散,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控制原发性疾病;妙立素,针对伴有的呼吸症状(临床上常激发支原体感染)莫维欣,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控制继发感染和各类应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嗜血 杆菌 防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