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练习:第四单元(一)(无答案).docx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练习:第四单元(一)(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练习:第四单元(一)(无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第四单元同步(一)教学目标:1.查阅有关诗人生平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体会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3.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品质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3.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温故知新】1. 请回忆本周的学习内容。复述完整复述一般复述有待加油2. 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述完整复述一般复述有待加油3. 听写“词语积累”。我爱记词语
2、(天天听写,我最棒!)订正区(消灭错误,GO!GO!GO!) 【知识导航】 【知识导航】 今日古诗 课文讲解 阅读之托物言志、照应 、神态描写 【今日古诗】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秋丛:即丛丛的秋菊。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篱:篱笆。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4.这首诗借菊花 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
3、陶渊明的家。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课文讲解】10 古诗三首【基础巩固】一、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燕山(yn yn) 鱼钩(gu dio) 郑夑(xi shung) 坚劲(jn jng) 千锤(chu cu)万凿(zo jio) 粉骨碎(su shu)身二、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诗句意思: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诗句意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诗句意思: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石
4、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它的石头。(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他的竹子也画得好。( )“千磨万击还坚劲”是赞扬石灰不畏艰难、坚强不屈的特点。( )马诗的作者是宋代作家李贺,他被后人称为“鬼才”。( )【诗歌诵读】请注意感情、节奏0!_【诗人简介】诗人字朝代称号/成就字长吉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著有昌谷集。字廷益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字克柔,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扬州八怪”之首。【诗文理解】题目诗意诗文小结写法总结古诗三首都采用了托物
5、言志的表现手法,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马诗借_表明自己_的志向;石灰吟借_表明自己_的志向;竹石借_表明自己_的志向。【问题归纳】(1)问题1:马诗描述了一匹怎样的马?它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2)问题2:马诗中的马儿驰骋于什么季节?(3)问题3:石灰吟里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问题4:竹石中的竹子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知识点拓展1】 咏物诗鉴赏 一、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以某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也可以称为咏物言志诗。 二、咏物诗的常见意象【植物】岁寒三友:松竹梅(_)菊花(_)莲花(_)兰花(_)杨柳(_)【动物】雁(思乡怀
6、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三、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常用_。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四、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五、拓展延伸,积累古诗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一诗歌咏的是什么?描写了蝉的什么特
7、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志向?_快乐读书吧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请试试看你积累了多少。1.写出描写送别的诗句:, 。 2.写出描写春景的诗句:, 。 3.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4.表达思念家乡的诗句:, 。5.写出描写亲情的诗句:, 。二、给下面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1、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遥望(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 )边野草花,( )口夕阳斜。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滚滚来。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人物介绍】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
8、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课文简要】(一)1.本文是一篇_,作者_采用第一人称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父亲_被害的经过。2.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A.法庭上 B被害后 C.被捕时D被捕前(二)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作者在叙述父亲被捕时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我”的恐惧与父亲的镇定的对比,敌人的来势汹汹与父亲的不慌不忙的对比。()(2)“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敌人的残暴。()(3)“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这句话是侦探的语言,表明敌人怕父亲自杀。(
9、)(4)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 ()2.写出文中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1)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_(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_(三)1.填空。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_,非常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_。2.这段文字运用了_描写和_描写。3.父亲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_。(四)1.父亲被害的日子是_年_月_日。2.通过舅姥爷从街上哭着回来和母亲三次昏过去,我们能够体会到父亲被害后全家人_的心情。(五)1、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只是
10、“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他能够坦然自若。B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C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D因为父亲被敌人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他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判断对错A父亲十分固执,不听母亲的劝告,表现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B父亲明知局势严重,处境万分危险,但他把革命事业看
11、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六)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_2.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_3.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_(七)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_; “ 平静”说明父亲_; “慈祥” 体现了_。2.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
12、离开呢?上面的话包含了两层意思:(1) _; (2) _。这表现了李大钊_的态度。(八)1、文章写了对谁的回忆?回忆了哪些内容?_2、重点回忆了那几方面?_3、“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其中的“果然”说明了什么?_4、“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被捕时父亲的态度说明了什么?_【人物形象分析】1. 学习“被捕前”,感悟人物形象2. 学习“被捕时”,体会人物神态3. 学习“法庭上”,感受人物的伟大【知识点拓展2】 照应一、照应的方式大约有三种:1、题文照应(开篇点题,照应文题):把题目中的关键词落到开头或
13、结尾,使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与题目相互照应。例:难忘的一天关键词是“难忘”,把“难忘”落到开头或结尾。开头:昨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又令人难忘的一天。结尾: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不仅学会了缝衣服,而且尝到了自己动手的一些甘苦,懂得其中的道理。例:童年乐事林海音结尾: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2、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相互照应。例:“怪”老师开头:丁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他呀,是我们公认的“怪”老师。结尾:对于“怪”老师这种“怪”教学方法,我们还是举双手赞成的。丁老师,您“怪”得好,我们希望您继续“怪”下去!3、前后照应:文章前面
14、部分和后面部分(不一定在开头和结尾)的呼应。 【名家引路】我们一样爱他们张春风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设置悬念,为什么捐款却说对不起。)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
15、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方子儒点了点头。(照应上文慈善家捐款接受列队欢迎和土轿子的扛抬,同时对比衬托年轻人的低调。)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五四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同步 拓展 练习 第四 单元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