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麦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麦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中文名称:小麦线虫病中文别名:马蔺子、胡椒子拉丁学名:Anguinatritici(Steinb)FilipctStekn异名TylenchustriticiGoodey为害症状: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现症状,而以穗部的症状最为典型。受害幼苗口十片皱缩、扭曲,叶色浅而肥嫩,叶尖常被裹在叶鞘内,新叶有时畸形发展。严重的萎缩枯死。在抽穗前,病株茎、节膨大而弯曲,叶片上偶尔发生有微小的圆形突起一虫瘿。病穗表现短小,颖片张开,有芒品种,芒呈钝角状横出或扭曲,籽粒部分或全部变为虫瘿。虫瘿比健粒短而粗,近球形,最初油绿色,后期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顶部有小钩,外形与小麦腥黑穗病粒相似,切开
2、虫瘿,内含白色丝状物的线虫,如加水一滴,片刻即有线虫游出。病原菌形态特征:属粒线虫。成虫肉眼可以看见,虫体线形,两端尖,头部较钝圆。发病特点:虫瘿内的幼虫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极强,混于种子内的虫瘿是远近距离传播的主要来源。收获时落入土壤中的虫瘿不易存活,传播作用不大。当小麦种子和虫瘿同时播入土中后,虫瘿吸水变软,瘿内幼虫钻出虫瘿,当幼苗出土后,幼虫用吻针剌伤小麦,侵入组织,随幼苗生长,向上爬行为害叶片、幼穗,在种子子房内营寄生生活。冬麦秋播后,雨水较多有利于线虫侵染而发病较重。防治方法:(l)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年。(2)选用无病麦种做种。(3)用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选种:胶泥水为3040,食盐水为20。选种时,将种子盛在细密的箩筐内,放人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中,使水面没过种子,边搅动边捞出上浮水面的虫瘿。清水选种,动作应迅速,以免瘿粒吸水下沉,影响汰除效果。用食盐水选的种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净。(4)种子在54C温水中浸泡10分钟,可杀死轻度受害种子中的幼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 线虫病 发生 防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