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 (共60分)一、
2、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为维护分封宗法所形成的等级体系而制度化。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A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C促使社会风俗习惯趋向同一 D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2商周时期分封的行使主体是商王和周王,而战国时期封君(一种新的奖励军功和皇亲国戚的方式)的行使主体已经变成了诸侯国王(公)这种分封主体的变化体现了战国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确立了贵族特权政治C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D建立了新的官僚制度3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
3、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4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5战国时期,“天下九州”的观念逐步取代西周、春秋的“华夷之辨”,居于中原的豫州、并州、冀州已与居于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趋向平行、平等。这一变化表明A天下一统的
4、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B华夏与蛮夷之间存在文化冲突C内近外疏的正统观念已经动摇 D趋向统一的文化心理初步具备6“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本原则7下表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知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 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行政区层级的调整
5、促进了地方的自主性B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C中央行政体制不断调整加强对地方控制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呈现出日渐激化趋势8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被下属机关承认。这反映了A三省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政事堂会议决断军国大政C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议决9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A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
6、规 B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10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这一现象A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B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D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权11宋朝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 B贵族政治遭到了毁灭性打击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 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12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
7、,“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后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中央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统治者重视选拔高水平人才13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物,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禅益不在尚书下”,“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陈”。据此可知,明代内阁A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C阁臣的参政权不断扩大 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14明朝中期以后,许多内阁重臣极力讨好有权势的宦官,如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尽管权重位尊,但也向司礼太监冯保投“晚生”帖。此现象本质上反映出A皇权专制强化 B内阁权力削弱C国家决策混乱 D
8、中枢权力失衡15元代佃户见地主“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复行”;到了明代“佃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该变化反映明代A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B平等意识深入人心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等级观念已经瓦解16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17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
9、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18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人月出银九钱,北匠每人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C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19元代匠籍制度规定,“匠不离局,每日绝早入局,抵暮方散”,在官吏、头目、堂长等监视下工作,“务要造作如法,工程不亏,违者随即究治”。这一制度A束缚了生产者的创新
10、力 B保证了手工产品的质量C提高了工匠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20明朝初期“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饰器皿不敢奢侈”。明中后期则一改“简质”的社会风尚,靡然向奢,甚至“以俭为鄙”。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松弛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下层百姓易染奢靡风气21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22秦律田律规定: “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汉代乐府诗羽林郎中则有“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 外国语学校 2019 2020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