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docx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要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除选好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外,还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早用药,少用药。这样既可提高防效,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一、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一)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病害,尤其是寒冷稻区早高苗发生较重。主要由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过密、秧苗细弱等因素所致。1.发病症状及发病时期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和打绺青枯四种症状。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最重。病苗叶尖无露珠,心叶或上部叶片打绺,根少暗黄色,无新根,茎基部逐渐黄枯,
2、软化至腐烂。2.防治技术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地方育苗;盐碱地育苗设隔离层;洼地要深沟高床。提倡稀播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二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床土处理:用省农科院水稻所研制生产的吉新牌水稻高苗药肥混剂、高苗宝、壮苗精、水稻壮秧剂等进行床土处理,可起到调酸、施肥、防病、培高壮秧的多种作用。药剂防治:用42%立枯一次净或35%枯必净可湿性粉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即可防止立枯病的发生。药剂治疗:在水稻秧苗零星发病初期,用枯必净或立枯一次净,每袋药粉对水100公斤,浇在发病处,3
3、5天秧苗就可由黄转绿,重新发出新根,长出心叶。(二)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时,可造成550%的损失。病菌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发病适温为3235。1.发病症状及发病期秧田期受害株24叶以后表现出病状,植株茎叶黄绿细长,比正常苗高1/3以上,根系发育不良,插到本田后多数枯死。本田期,从分蘖开始呈现出症状。病株高而纤细,叶片淡黄绿色,节间加长,在茎基部节上有倒生的不定须根,分蘖很少或不分蘖,到孕穗期多数枯死,少数病株能抽出白穗。2.防治技术选抗病品种,在无病田选留种子。用30%恶苗净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消毒,每袋100克对水50公斤,可浸种40公斤左右,常温下浸57天
4、,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防恶苗病效果达99%以上。同时还有壮苗、促根、增加叶片数等多种功能。或用45%901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常温下浸种,每100公斤药液浸稻种80公斤。(三)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我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可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根据不同发病时期和不同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粒瘟。1.发病症状及发病时期苗瘟:一般年份在我省很少发生,个别年份在保温育苗条件下则有发生。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前后发病,不形成明显病斑,茎基部灰褐色,叶变褐卷缩枯死。空气潮湿时病部可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叶瘟:在插秧后和成株叶片上均可发生,分蘖盛期发病最重。
5、病斑有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褐点型四种。病斑多为长梭形,两端常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正反面都生有大量灰色霉层。节瘟:多在抽穗后在剑叶下第一、二节上发生,最初在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逐渐围绕节部扩展,最后整个节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部弯曲或折断。穗颈瘟:抽穗时期最易感病。在穗颈和枝梗上初生褐色小点,后形成黑褐色不定型病斑。得病后易变黑枯死或折断,严重时全穗变白不结实。粒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黑褐色斑点。2.防治技术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适时早插,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施氮肥不能过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主要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