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高产抗病中籼新品种 扬稻6号的选育及利用扬稻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稻4号为母本,与“盐3021”杂交,F1种子经60CO射线辐照诱变,再经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中籼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于一体,是发展优质稻米的理想种源,已在苏、皖、鄂、沪等省市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扬稻6号亦是两系杂交稻和三系红莲型杂交稻的优质恢复系,配制的“两优培九”和“粤优938”等两系杂交稻和三系红莲型杂交稻也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1997年4月、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分别通过江苏、安徽和湖北三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经过1配组杂交采用性状互补、优异基因聚合原理,挑选亲本。亲本
2、之一“扬稻4号”具有粒形细长,垩白率较低,糊化温度、胶稠度达部颁一级标准,株形挺拔,生长清秀,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优点;缺点是直链淀粉含量偏高。亲本之二“盐302片具有外现品质佳、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穗大,粒重等优点;但叶片宽、薄,后期易早衰。1986年两亲本进行有性杂交,1987年获得FI代。2辐射诱变采用60CO射线辐照诱变扩大变异范围的原理,F1代进行干种子辐照,于1988年获得M1代。3抗性筛选采用早期世代个体间抗性分离的原理,强化病虫抗性筛选。M2M5代进行白叶枯病接菌鉴定;稻瘟病采用江苏省主要生理小种ZA49、ZE3、ZG1接种鉴定,同时在海南、湖北
3、和安徽等稻瘟病常发地区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稻飞虱抗性进行多点诱发鉴定;纹枯病抗性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4品质鉴定对品质的选择采用逐步深化的原则,M2M3代主要观察和筛选粒形、垩白、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M4M5代分系进行室内外观品质、加工品质鉴定,MO7代进行适口性品尝,最后对人选定型的M8代品系进行理化品质分析。5株型选择采用协调匀称的观点,对植株上部、下部统一考察,从个体看性状匀称,从群体看分布协调。低世代着重看综合性状,适当放宽对经济性状的选择;高世代注重茎系、叶系、穗系统一考察,特别对后期熟相严格选择,并考虑群体的协调性能。对根系的选择主要通过割茬再生能力及伤流量的
4、观察、鉴定筛选。6穿梭育种对适应性的选择采用不同生态区域穿梭育种的原则,本地与海南往返种植筛选。从M1代2000株中选300株,M2M4代连续选优,M5代获优良单株36株,M6代在扬州建立36个株系,M7代10个株系,M8代3个株系,决选出定型株系92108,1993年定型编号9311。7区域试验1994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试验,199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1996年在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又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1999年分别参加湖北、河南省区试和安徽省生产试验,2000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定名,2001年1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定名。二、特征
5、特性1主要特征扬稻6号苗期矮壮,繁茂性好,分蘖性中等,株高115cm,茎秆粗壮,地上部伸长节间5个,总叶片数17一18张,穗长24cm,穗层整齐,熟相颇佳。一般成穗数225万hm2左右,每穗总粒165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319左右。全生育期145天左右,为迟熟中籼类型。2主要特性(1)品质优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1996年测定,扬稻6号品质12项测定指标有10项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糙米率809,精米率74.7,米粒长70mm,米粒长宽比为3,垩白度为5,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含量176,碱消值7级,胶稠度94mm,蛋白质含量113,米饭松散柔软,冷后不硬,适口性好。(2)抗性强
6、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1996年鉴定,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GD1358、JS496病级均为3级。对江苏省稻瘟病生理小种ZA49、ZE3、ZGI均表现抗,病级为R。据扬州大学农学院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扬稻6号对RH9纹枯病菌株抗性为2.2级。扬稻6号对恶苗病、基腐病具有抗性,多年示范试种均未发病,后期叶部病害轻,云形病、叶尖枯病等很少发生,成熟时仍保持有三张绿色叶片。扬稻6号对稻飞虱具有田间抗性,1997年江苏、安徽稻飞虱大发生,杂交稻汕优63、协代63成片倒伏枯死,唯有扬稻6号秆青籽黄,直立不倒。扬稻6号高度抗倒,据本所1996年测定,扬稻6号黄熟期基部第二节间抗折断力为111
7、58kgcm,对照汕优63为0722kgcm,其抗折强度比汕优63高5454。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及江苏省生产试验,无一试点发生倒伏,大面积种植同样表现高度抗倒。(3)产量高扬稻6号在本所品种比较试验、江苏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区域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19931994年在本所品种比较试验和丰产性栽培试验,每667m2产量分别为652kg和6981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和1672。19951996年江苏省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6141kg667m2,比对照扬辐籼2号增产721(极显著),名列参试品种(系)首位。1996年破格提前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高产 抗病 新品种 扬稻 选育 利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