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定向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所示实验设计中,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碱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C证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D检验醋酸是
2、否具有酸性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溶液pHB熄灭酒精灯C过滤操作D取用液体药品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下列清洗方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砂纸清除铁钉表面的锈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发水洗头D用盐酸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5、下列有关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溶质只能是液体或固体B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C氢氧化钠溶液遇到无色酚酞溶液会变为红色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白磷被引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的B该实验说明燃烧不需要氧气C生石灰和水反应是分解反应D可燃物燃烧
3、要降低其着火点7、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含有碳酸钙)B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D用铁桶盛放杀菌剂波尔多液(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而成)8、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银白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B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试管中CH4不纯C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
4、酸无气体产生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没变质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为氢气AABBCCDD9、下列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蒸发食盐水C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D禁止吸烟10、下列示意图能表示加水稀释pH0的溶液的是ABCD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水的pH_ (填“”“、=或”、“”或“=”)。(2)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龙龙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
5、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烧杯编号稀盐酸质量/g100200300固体混合物质量/g100100100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195.6291.2391.2请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Sr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原理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相似,请写岀Sr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通过对比分析,烧杯_(选填“”、“”、“”)中的SrCO3一定反应完全。(3)求原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规范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为适应铁路高铁时代提速的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2Al+F
6、e2O3Al2O3+2Fe进行焊接,该反应称为“铝热反应”。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对于固体剩余物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固体剩余物是什么?(猜想假设)假设铜和氧化镁;假设_;假设_。(均写化学式)(查阅资料一)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实验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假设成立。_。假设成立。_。假设成立。(思考)是否任何一种金属单质都能与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查阅资料二)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
7、以下几组反应信息。 实验组别IIIIIIIVV药品AlFeAgAlCuCuOCuOCuOFe2O3Fe2O3相同条件下是否反应是是否是否(总结)根据上表对比分析得出: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能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单质要比氧化物中的金属位置靠_。(填写“前”或“后”)2、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査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作用;氢氧化钠溶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饱和碳酸氢钠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实验回顾)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1)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旨出
8、,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写出上述变化过中所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如图2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填字母)。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交流反思)(3)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
9、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_(填“a”或“b”),证明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3、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1)氢氧化钙暴露在空气中由于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样品的成份为_(填化学式,下同);部分变质,样品的成份为_;完全变质,样品的成份为_。(3)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无色酚酞试
10、液变红_部分变质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_没有气泡产生_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于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岀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H2SO4和KOH猜想四:_乙组同学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实验探究)(
11、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实验1测溶液的pH实验2滴加Na2CO3溶液实验3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_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
12、有一处操作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之处是:_;有一处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用方程式表示)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实验活动)(观察与结论)同学们观察到B烧杯中_现象,于是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与总结)由此实验可知:验证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了,可以通过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或验证_来判断反应发生了。同学们对反应后B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B烧杯中溶液溶质是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1:NaCl;猜想2:NaCl、NaOH;猜想3:NaCl、HCl。(交流讨论)小龙同学认为猜
13、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_。(实验活动)为了探究溶液中溶质成分,小龙取少许B中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_,得出猜想3成立的结论。经讨论,小江认为还可以用另外两种类别的物质代替碳酸钠证明猜想3成立,请你各举出两类物质_。(反思与总结)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验证溶液中溶质成分时,要求所选择的试剂能与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左边试管中的铁和水接触,能够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与水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
14、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实验过程中,固体溶解,是因为氧化镁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说明醋酸显酸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2、B【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如果吹灭时火焰会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从而引发火灾,选项B正确;C、过滤液体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
15、引流,图中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C错误;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选项D错误;故选:B。3、D【详解】A、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少量水或细沙,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不符合题意;C、使用pH试纸测试pH时,不能直接伸入到待测液中,不符合题意;D、检验气密性时,导管伸入水中,手握试管,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气密性好,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4、C【详解】A、用砂纸清除铁钉表面的锈是物理方法除锈,不是乳化,错误;B、用汽油清洗油污是一个溶解过程,错误;C、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考 解析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十 单元 定向 攻克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