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同步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同步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同步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
2、关B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弱C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D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2、如图所示,小强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3、如图所示,两个足够高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A、B(底面积)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
3、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下列选项中,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操作方法是()A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B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C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D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4、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5、有两个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长方体甲、乙。长方体底面为正方形,高的长度大于正方形边长。现将甲横放,乙竖放,如图中实线所示,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4、F甲、F乙,压强分别为p甲、p乙。再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如图中虚线所示,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若p甲 p乙,则()A,B, CF甲 F乙,p甲 F乙,p甲 p乙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 茶壶B船闸C活塞式抽水机D下水道存水管7、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B剩余部分的体积C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8、如图
5、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C斧刃磨得很锋利D在铁轨下面铺枕木9、如图所示,压力与重力大小关系表示正确的有()ABCD10、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啄木鸟的嘴尖而细B滑雪板大而宽C书包带很宽D图钉帽面积较大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放有底面积为S1的圆柱体A和底面积为S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某种液体。先把质量为m、密度为、底面积为S3(S3S1)的实心圆柱体B放在A上面时,A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再将B放入容器内,B浸没在液体中且沉在容器底(液体未溢出),液体
6、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也为,_,容器内液体密度_。2、手握两张大小相同、彼此正对且自然下垂的纸张,如图所示,从两张纸的中间上端向下吹气,那么这两张纸将会_(选填“互相靠拢”或“彼此远离”),此实验表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气体压强越_。3、两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铜铁)。若将它们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两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饼p钢_p铁;若将铁块放置在铜块上方中央,此时铜块对地面的压强p_(p铜+p铁)(均选填“”、“=”或“”)。4、小华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有适量的水,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管口无风时
7、U型管内液面相平。小华用电吹风机以风速v1向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如图乙所示;改变风速为v2后,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如图丙所示;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比较v1与v2的大小,则v1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v2。5、晓丽想要探究“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规律”,她首先做了如下实验:如图,将托盘天平的左盘扣在支架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将一袋绿豆源源不断地从同一高处撒到左盘上,发现天平指针偏转并保持一定角度,左盘受到一个持续的压力。容器中气体分子碰撞器壁的现象与上述实验现象十分相似。可见,容器中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时也会产生一个持续的压力,而_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
8、。上述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有_法。根据上述实验,若将一个内装有气体的密闭容器从地面移动到天宫一号舱中,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和容器对天宫一号舱底的压强相比,_,容器在地面时气体压强和容器在天宫一号中时气体压强相比,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如图,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正方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底面积为5102米2,盛有0.3米深的水,正方体乙质量为6千克、密度为3103千克/米3。求容器甲内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水;求正方体乙的体积V乙;若将正方体乙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2、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1)若正方
9、体甲的边长为0.1米,正方体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为1960帕,求正方体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和正方体甲的重力G甲;(2)若沿虚线分别水平切去正方体甲、竖直切去正方体乙,均切去各自体积的三分之一,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原来正方体甲、乙对桌面的压强谁大?请说明理由。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 m2。(1)求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2)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h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比较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并写出推导过程。 4、如图所示,一柱形容器重10N,底面积为200cm2,
10、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当容器内注入0.4m深的某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该液体产生的压强为6103Pa。(g取10N/kg)求:(1)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大?(2)距容器底0.1m处A点的液体压强多大?(3)该实验装置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5、如图甲所示,工地上起重机将一正方体建材从水面匀速吊入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建材所受浮力F1、起重机钢绳拉力F2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水=1.0103kg/m3,g=10N/kg)。求:(1)建材浸没时所受浮力大小;(2)建材的密度;(3)建材起吊前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学习了压力,小明认
11、为受力面所受压力的大小总等于施力物的重力大小。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是否正确,小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3个材料、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物体A、B、和C的重力,测得它们的重力分别为5.0牛、10.0牛和15.0牛。然后小明将物体A分别放在跟水平方向夹角不同的三个受力面上(受力面的材料、表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物体A保持静止,再用压力传感器测出物体A对三个受力面的压力大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最后小明换用物体B和C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二)和(三)中。 表(一)甲受力面 序号 物体 重力(牛) 压力(牛) 1 物体A 5.0 4.98 2 物体B10.0 9.9
12、6 3 物体C 15.0 14.94 表(二)乙受力面 序号 物体 重力(牛) 压力(牛) 4 物体A 5.0 4.93 5 物体B 10.0 9.86 6 物体C 15.0 14.79 表(三)丙受力面 序号 物体 重力(牛) 压力(牛) 7 物体A 5.0 4.83 8 物体B 10.0 9.66 9 物体C 15.0 14.49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中的数据可知:同一物体,静止在不同受力面上时,受力面所受压力随着受力面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大而减小。通过的结论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试题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第八 压强 同步 练习 详细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