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有关“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新能源,以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B坚持“绿色化学”
2、理念,努力实现零排放C“垃圾分类”可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D“雨污分流”以防止酸雨对水源造成污染2、化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A研制农药防治病虫害B研制新冠疫苗C新型防火材料的研制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轨道的设定3、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C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4、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与材料B化学与
3、健康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吸食电子烟对人体有害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农业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AABBCCDD5、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木炭、活性炭都是碳的单质B冰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D煤、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6、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A研发新工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B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C加大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D利用太阳能
4、发电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运输海鲜时用甲醛浸泡保鲜C种植蔬菜时喷洒剧毒农药杀虫D用发霉的大豆榨油食用8、包头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下列不符合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是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环保意识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你认为恰当的是A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B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吸油烟机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焊接金属时使用氮气作保护气10、宁远县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A为了改善人
5、居环境,倡导市民栽花、种草、植树B为了控源截污,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综合治理建设C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分类回收垃圾D为了方便出行,鼓励使用燃油私家车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将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填在空格上。(1)安在玻璃刀上划玻璃的物质_;(2)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_。(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物质_。2、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
6、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1)“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元素”或“碳单质”)。(2)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3)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图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能。.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丁物质是由_组成的。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写名称)。一
7、个丙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_个。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A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B相对于燃煤发电,光伏、水力、风力发电符合“减碳”理念C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产生纸质垃圾时及时焚烧处理D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3、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高铁列车的部件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A玻璃车窗B镁铝合金车体C塑料小桌板D涤纶座套(2)建造高铁需要消耗
8、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炼铁的原理是氧化铁(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3)车身表面烤漆起到美观和防锈的作用。其防锈的原理是_。(4)列车上的垃圾也关乎环保的重大问题,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其中矿泉水瓶属于_(填字母序号)。A厨余垃圾B可回收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4、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1)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放出的_。为了使煤能充分燃烧,常将其粉碎,理由是_。(2)石油要含有_元素。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可用于汽车燃料的是_(写一种)。(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科学家已发现海底埋藏的新能源
9、是_。5、习总书记于2021年4月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写一条即可)。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氢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CO2的利用。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
10、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A它是混合物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聚氯乙烯塑料袋不可用作食品包装袋(_)2、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_)3、化石燃料和石油属于包含关系(_)4、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制品和羊毛制品(_)5、我们可以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1、。(1)在学习中,我们还知道另外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_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2)如果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3)某同学用24.5g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最多可制取氧气质量为_克?2、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15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质量/g555生成氢气质量/g0.020.020.01请计算:(1)共制得氢气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3、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进入大气后可
12、形成硫酸型酸雨。(1)煤、石油、木柴中都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可用 溶液检验该气体的存在。(2)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已知:亚硫酸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盐。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2CaCO3+O2+2SO22CaSO4+2CO2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硫,则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使汽油充分燃烧
13、,可将汽油喷成雾状后点燃,其目的是_;一定质量的乙醇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后,生成11g二氧化碳和21g一氧化碳,同时生成_g水。5、某市冬天取暖主要以煤为燃料。已知原煤中含硫1%,若燃烧1000 t这样的原煤可以产生二氧化硫_t,这些原煤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成硫酸( SH2SO4),可生产0.05%的硫酸溶液_t,通过以上信息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_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冬季雾霾频发。某校社会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某地区雾霾的成分、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启了项目性学习之旅。信息检索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霾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造成的能见度
14、较低的现象。霾的主要成分肯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硝酸盐、铵盐、不溶性有机物、黑碳、金属元素和其它元素。提出问题探究霾中是否含有黑碳活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 图中残渣为霾的样品)实验步骤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在导管口接上气球。向右边的凹槽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接通电源,用用热电阻丝点燃残渣。实验现象残渣剧烈燃烧,澄清石灰水浑浊,气球变大。上述现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是_,针对上述活动你得到的结论是_,理由是_。交流研讨能力发展请你联系实际填写关于雾霾的问卷调查表:项目雾霾频发的成因控制雾霾频发的做法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能源结构不同推广太阳能发电人工降雨烧散煤
15、取暖_向空中或地面洒水_推广新能源汽车私家车限号出行2、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你认为 _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
16、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_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 _ ,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_ 同学猜想成立。(4)请写出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_ 。(反思与交流)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 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A理解正确; B、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要求是在生产中所有原子均转化为产物,没有副产物,坚持“绿色化学”理念,即努力实现零排放,故B理解正确; C、“
17、垃圾分类”可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故C理解正确; D、“雨污分流”是指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排放集中处理,与防止酸雨对水源造成污染无关,故D理解不正确。故选D。2、D【详解】A、研制农药防治病虫害,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等方面,与化学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B、研制新冠疫苗,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性质等方面,与化学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C、新型防火材料的研制,材料的研究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与化学有关,选项不符合题意;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轨道的设定是物体运动,属于物理研究的范畴,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A、倡导使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理念,说法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解析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社会发展 综合 测评 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