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传染病防治技术--小鹅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鹅传染病防治技术--小鹅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传染病防治技术--小鹅瘟.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鹅传染病防治技术- 小鹅瘟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常有发病报道,并分离到病毒。其临诊特征是严重下痢,有时显现神经症状。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黏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1病原本病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个成员。2、流行特点出壳后34日乃至20日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20日龄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成年鹅对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其他家禽均不易感。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死亡率高低,固然与被感染鹅的日龄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种母鹅群的免疫状态。通常经过
2、一次大流行以后,当年剩下来的鹅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过隐性(无症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这种免疫鹅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也能获得被动免疫,能抵抗自然或人工感染,因此不会发生小鹅瘟。因此,本病的流行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后的1年或数年内,往往不见发病。但以后如果再有传染源传入时,往往又会暴发。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鹅与带毒鹅是主要传染源。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与饮水,是传播的主要途径。本病能通过种蛋传播,带毒的鹅蛋污染了孵化雏鹅的炕坊尤易传染本病。3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5日。(1)最急性型:1周龄内的雏鹅感染时常呈此型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技术 小鹅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