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研究.pdf
《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第6期No62012浙江社会科学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12年5月Jun,2012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研究口 方东华内容提要本文在阐述网络文化异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的五种表现形态,剖析了关于网络文化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并从个人、技术和社会诸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关键词 网络文化 异化 控制策略作者方东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宁波315000)21世纪已经进入了“网络文化爆炸时代”。网络文化这柄“双刃剑”的正面作用无疑得到了空前的彰显与此同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由此导致的网络文化异化现象已经从隐到显、
2、由小到大。网络文化在给人们带来愉悦与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反过来实现了对人的精神支配和掌控,演变成伤害人自身的异己力量。网络文化异化的后果不可估量。要克服网络文化的异化,就需要深度分析网络文化异化的表现、原因。探究克服网络文化异化的途径。一、异化与网络文化异化现象“异化”(aien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本义是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和让别人支配的意思。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的概念。异化在黑格尔那里“第一次设当作是生存于世界并面对着世界的人的地位的根本问题”。o黑格尔认为,异化是主体否定自身,派生与自身相对立并制约着自身的他物的过程
3、。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同劳动相对立”。o狭义的网络文化指的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o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狭义上的网络文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人类在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更加依赖网络文化。在网络社会条件下,网络文化依赣,是一种主体对物的新的依赖形式。在工业社会,“依赖”的重点是对有形的物的依赖;而在
4、网络社会,“依赖”的侧重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对物的依赖,转向了对”虚144拟”物的膜拜,引起了网络文化异化产生。这种异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精神生活处于一种理性与非理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矛盾之中,最终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错位,使网络文化的本质发生严重变异。网络文化异化伴随着日趋严重的道德滑坡、人格丧失、情感冷漠和信仰危机。一些人对网络文化的盲从与过分依赖,导致自我迷失,丧失了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享受和感受。由此可见,所谓网络文化异化指的是主体过度利用自身创造的网络文化,导致对网络文化的高度依赖。这种高度依赖使网络文化原有的内涵、目的与功能发生扭曲和颠覆,演化成为与主体相背离的
5、异己力量,导致主体沉迷于网络文化的束缚而难以解脱。甚至受到伤害而缺乏理性自觉,最终反而使主体成为受制于网络文化的工具,沦为被网络文化主宰的客体。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项新的技术和先进T具。而且是一种建立在高科技之上的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性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网络文化在发挥造福人类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伦理道德等诸多问题。甚至走上了危及人类自身的“异化”之路。网络文化异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对网络文化符号怪异化和个性化的追求,造成了网络语言和文字的异化。网络文化异化现象最显在的表现之一是语言和文字的异化。“语言的异化,指的是某种语言在被
6、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孽生出来的、与本土语言原有的基本风格、文化神韵难以协调、难以认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异化现象有七种倾向:洋化、粗化、土化、古化、奇化、娇化、浮化等,以粗鄙化、庸俗化和暴力化为主要表征。o网络语言的产生,既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带来的新事物、新观念的社会背景,也源于同民们追求标新立异,以及网络交流所需要的万方数据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6期迅速、简单等特征。然而,如果随便把一些奇怪费解的语言文字引进来,不仅很多人不懂,而且也会影响现代汉语的纯洁性。在一些网络论坛上。粗言秽语随处可见,一些新式粗口与传统脏话交互泛滥。但凡涉及有关公平正义与合理性的议题或涉及
7、个人利益的话题,都容易引发指责,不满与愤怒,这时经常见到一些网民使用粗鄙性、暴力性的语言来表达其非理性主义情绪。网络语言的异化,反映了刚络文化异化正日趋严重。箕二,从内容上看对网络文化商业价值的过度追求,使网络文化成为一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庸俗文化”。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商业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必然遵守商业原则这直接导致了网络文化主体的物化。迎合是商业化的逐利本性使然,而超过极值的迎合,必然导致对精英文化所秉承的那种高贵气质的最致命的背弃,它使网络文化从本应在崇高而摔圣的精神圣殿里构筑着对文化之美的奇想而沦人思维贫困、创造力缺乏的肤浅和媚俗的表达之中。于是,粗制滥造代替了精
8、心创作而想象的腾飞与灵感的激发也被拙劣的摹仿与大量的复制所代替。网络文化的创作不再考虑主体的内心渴望和灵感闪现,而是出于赚钱的需要在营利目的驱使下。网络文化成为缺乏自主原创力的赝品。网络文化商业化掀起的商业化浪潮把代表文化本质的精英文化打人“冷官”,网络文化驱动的将精英文化与庸俗文化颠倒地位的异化最终是对人作为人的背弃。其三,网络文化接受主体用虚拟的更化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满足取代现实的文化娱乐与交往的满足。消退了主体在现实中进行社会交往的欲望和能力。网络文化以一种异化的方式,发展了人的娱乐性存在。反观现实中的娱乐,比以往的时代相比,尽管网络时代禁忌的边界得到很大拓展但始终是包含着禁忌界限的。禁忌
9、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禁忌而有人类文化的生存空间的确是不可思议的,而网娱乐几乎无所禁忌也无法形成禁忌。在网卜娱乐世界里,人们获得的是怎样的享受呢?可以说是“抽象的享受”,o因为它缺乏感性的真实。在丰富多彩的真实游戏中。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感性真实的。人们可以在这种游戏当中,在彼此的互动之中。产生真实的合作与友谊。然而。现今不少人特别沉迷在网络虚拟社交与娱乐空间,他们对娱乐享受的理解是基于不偿付任何感性代价前提下的当下感官的直接满足。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网络世界并不考察人们的网络行为后果的承担力,也不测试其胆量和勇气,因此不少网谜乐于独自到网上去参与虚拟社交活动。在他们看来,用手指敲击键盘所虚
10、拟地获得的感官享受,超过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周隔的人直接交流所带来的满足感。然而由虚拟满足所带来的惬意性与现实生活交往欲望的惰性,使他们的孤独感益发凸显。久而久之。他们总感到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有很多用惑与障碍,只有在网络世界里,才是他们找到真正的自由的自我活动空间。这样他们实际上已经退化r在现实中进行社会交往的欲望和能力。其四,从主体接受网络文化的后果来看,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努力的躲避。“人是文化的集合是文化的始点和终点,人的异化是通过文化的异化表现出来的。而文化的异化也就是人的异化。旧网络文化的异化,最终表现为人的异化。网络文化具有轻松、感性的特点,它诱使主体极力从现实中逃避出来追求消遣
11、游戏和感官刺激,抛弃“现实理性”与“痛苦意识”,转而祟尚“感性快乐”与“虚拟享受”。网络文化还具有解构一切的力量,这种解构力量可以排除那些带来苦恼、烦躁的东西,抵制那砦给主体带来压抑感的元素,使主体短暂性地处于一种感觉和情感的轻松释放状态,从而获得虚拟的认同感和满足感。网络文化提供的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生活化的场景、动态的结构模式等,这些全息的刺激使人仃乐此不疲。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看,网络文化正是满足了人们的感官需要,激发了人最浅层次的本我欲求。不少人对于正统的说教性观念易显出不耐烦的心态,而网络文化所创造的宽松环境使长期处于压制状态的那个潜意识里的“自我”得到尽情的释放,促使人们沉醉
12、于虚拟的享乐,丧失了对未来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其五,网络文化异化,还表现为主体原本价值观的迷茫和丧失。网络文化关心的是对大众的刺激性、吸引力与迎合性,而对现实性则不屑一顾,导致人们只注重在感官层面的强烈刺激而不去深究现象背后的内涵。尽管网络文化逼真地复制了现实,但正是这种形象的复制将现实抽离了,所看见的只是世界的影像而不是实在的世界。对一些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还没有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网络文化的优劣的识别和选择方面能力欠缺,因此,当他们在面对各种扑面ffi来的信息冲击时,显得不知所措,在情绪上表现出迷惘与困惑。在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改造下。主体丧失了对自身命运的深切体察
13、满足于生理需要的娱乐。追求感官的紧张刺激和浅层次的身体愉悦变得越来越肤浅庸俗。而对现实中的一切都无动于衷。正义感道德感逐渐麻木。思想幼稚,精神低迷,人的生活也变得毫无追求。二、网络文化异化的成因网络文化异化的形成,有主体、技术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的原因,人自身是导致网络文化异化的主导性因素,网络技术为网络文化异化提供r技术上的可能性,而社会则是其形成的客观环境。人是网络文化创造者,网络文化理所当然地为人所用在两者关系上,人是主体网络文化是客体。因此,在谈到网络文化异化根源时,首先要分析的就是人。人创造了网络文化人应当把握自己的主体地位,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145万方数据方东华: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研究
14、视角出发。选择和利用网络文化。如果人对网络文化不知所措,甚至被网络文化所困惑从而丧失人的主体地位,走向了对象化、工具化,把网络文化看成是与自身一体时,实际上已处于一种不能缺少网络文化的地步。于是网络文化也就反主为客,实现了对人的奴役和支配。其次。人在网络文化中的同化导致网络文化异化。人与网络文化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与物的关系。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在网络文化空间里呈现符号化、虚拟性特点,如果人痴迷于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感官上的满足,就会忽视人文价值与道德情感。一些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往往选择逃避的手段,不敢直面矛盾,转而在网络中求得暂时性庇护,满足于在网络中的虚拟交往,对亲情、友
15、情、爱情等符合正常人伦的情感采取疏离的态度,在网上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在网下精神抑郁、情感冷漠,跟传统道德观念与人文精神相背离的反社会行为倾向明显,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文化异化。再次,人的主体性的缺乏也会导致人的网络文化异化。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呻在网络文化异化现象中,网络文化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物。本来是主体为自己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该创造物应当是人实现特定目的之工具和手段,是达到人的某种控制性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可是。在异化现象中,网络文化却反过来成了奴役人、控制人的力量原来的主体反而成了被动的受制于网络文化的
16、东西。从实质上来看,并不是网络文化对人的控制,而是人在网络文化面前失去了理性失去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所以说人与网络文化关系的颠倒导致网络文化异化。网络技术所带来的网络文化信息量的暴涨和网络文化传播所具有的复制的便捷性、传播的全球性和速度上的即时性特点,为网络文化的异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首先,网络文化所承载的暴涨性信息量对人的相对有限的接受能力而言是一种超极限的负荷,它使许多人的精神不堪重负。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如此大量的信息,采用目前的手段显然无法处理。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蛤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受到大量技术资料干扰的科学家抱怨这种信息污染,他们说:自己动手做试
17、验也比查找资料快。旧信息激增导致网络文化泛滥和超载,加剧了大脑的负担。损害了大脑对噪音与意义进行选择性识别的能力,使主体呈现焦虑和恐惧等症状。其次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网络文化的生产呈现出粗俗化和垄断性特点。网络技术为网络文化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网络文化产品丧失了个性和品位原创力被拙劣的模仿所取代。网络文化的庸俗化不可避免。一些网络文化生产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无视网络文化作为文化产品在创作和传播上的内在规律通过不择手段来垄断网络文化生产和营销优势这无146疑压制和破坏了网络文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再次,网络文化传播所具有的全球化、超地域性的特点,可以为人们在阅读、社交和娱乐等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文化 异化 现象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