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项测评练习题(含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项测评练习题(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项测评练习题(含详解).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鉴别
2、 H2SO4溶液和 NaCl溶液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C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AABBCCDD2、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C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D表面打磨过的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行车链条涂油可防锈B印染厂的废水可以加入熟石灰进行处理C健康人体胃液的pH范围在0.91.5D硝酸铵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4、掌握分类的
3、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分类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氖气B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C单质:金刚石D酸:碳酸、硫酸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一一气体分子本身变大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一一质子数相同D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一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6、如图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酱油呈碱性B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C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D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7、下列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且溶质成分
4、改变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石灰水D烧碱溶液8、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是放热反应B转化观:氧化铁可以通过置换反应一步转化为铁单质C守恒观: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推测X含有二种元素D微粒观: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9、下列常见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潮解B乳化C溶解D指示剂变色10、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请你判断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下列四项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的气味B过滤黄泥水C取用固体粉末D稀释浓硫酸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厨房中的食品卫生、用品清洁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同学
5、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与爸爸、妈妈和同学的交流,对厨房里的卫生清洁展开了项目化研究。项目一:了解食品卫生的保障措施小晋的爸爸告诉他,市售的蔬菜、水果表面往往残留有难溶性农药,对于苹果、梨等水果,可以直接_,以避免农药进人人体;而绿叶蔬菜则可以用纯碱(Na2CO3)水浸泡。纯碱水中的溶质是_,为加快纯碱在水中的溶解速率,方法是_。项目二:了解饭后餐具的清洁方法小阳在饭后观察了妈妈清洁餐具的方法:先将食物残渣倒入网兜或漏网,该操作类似于实验室中的_操作,以防止食物残渣堵塞下水管道;然后向餐具上滴加洗洁精进行刷洗,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_;最后用清水冲洗餐具。项目三:了解厨房其他物品的清洁原理小美发现,厨
6、房里的清洁物品还有肥皂、厨具清洁湿巾、炉具清洁剂等,她邀请小晋和小阳一起进行了研究。(查阅资料)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可与镁离子、钙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性固体。厨具清洁湿巾的主要原料是纯水、水刺无纺布、十二烷基糖苷,将其从包装中取出后应尽快使用,避免风干。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可与油脂发生反应去除油污,使用时需佩戴手套操作。(讨论交流)(1)用肥皂清洗擦桌布,有时水中会产生大量浮渣,说明该水属于_(填“软水”或“硬水”)。(2)厨具清洁湿巾里对去污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应该是_,该湿巾容易风干的微观原因是_。(3)配制炉具清洁剂时,氢氧化钠溶解时的现象是_,使用炉具清洁剂时需佩戴橡胶手套,
7、这是因为_。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1)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标号);(2)写出溶液变为蓝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3、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许多场所均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杀,阻断了病毒传播,常用的消毒如下图所示。(1)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酸碱性呈_性。(2)酒精是易燃物,所以为保证安全,医用酒精一般禁止在室内大面积喷洒酒毒,请写出酒精的化学式_。(3)含氯消毒液大量使用会影响空气坏境和人体健康,相比较而言医用双氧水消毒的优点是_。(4)标出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4、金属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1)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属于_(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填“强”或“弱”)。(2)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从宏观看,铁由_组成(填“元素”、“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从微观看,铁由_构成。工厂铁制零件容易锈蚀,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方程式为_。铝比铁更活泼,却比铁更不容易生锈的原因是_。5、 “洁厕灵” 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以清除污垢,除去异味。(1)“洁厕灵”能轻松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但不能加入过量及长时间浸泡。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原因_;_。(2)“漂白精” 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可
9、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则X的化学式为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取该样品18.0g(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g,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 _。(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将5g固体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求:(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为测
10、其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上述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与18.25g此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求此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求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3、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龙龙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烧杯编号稀盐酸质量/g100200300固体混合物质量/g100100100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195.6291.2391.2请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Sr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原理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相似
11、,请写岀Sr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通过对比分析,烧杯_(选填“”、“”、“”)中的SrCO3一定反应完全。(3)求原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规范写出计算过程)4、小慧称取20g某氯化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 50g 水使氯化铜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氯化铜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试计算:(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为_克?(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5、某学校化学小组的同学研究酸的性质,进行金属与酸反应时,取出铝箔与稀硫酸反应,没有产生气泡。于
12、是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产生氢气_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_,做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时应该注意什么?_。(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3)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_。(4)当滴入107.8g稀硫酸时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铁与氯化
13、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固体中一定含有_和氢氧化钙。(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_,一定不含Fe2O3。(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_固体中一定合有C
14、aCO3。(实验质疑)(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实验探究2)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1)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_。(2)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滤渣C(CaCO3)的质量为1.0 g,则滤液A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3)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 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 g。(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以及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_。2、兴趣小组的同学
15、在实验室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这时发现忘记滴加酚酞试液,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NaOH;猜想二:NaCl;猜想三: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_。(实验探究)实验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_色猜想三正确实验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交流与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二的方案不正确,若按照方案二的实验
16、操作,猜想二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再次探究)如果要验证猜想三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证明猜想三成立的是_(填序号)。锌粒 铜丝 二氧化碳 氧化铁 氯化钾 硫酸铜 碳酸钙(拓展延伸)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3、某一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回顾)(1)按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_。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_(填“变深
17、”“变浅”或“不变”)。(2)图2是该小组对图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_(任写一条)。(3)在做此实验时,有同学提出了疑问。(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如图3装置验证。(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步骤3:_(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反思交流)(1)在图4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不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填序号)。A锌粉与
18、稀硫酸B大理石粉末与稀盐酸C水和二氧化锰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图3与图4产生相似现象的共同原理是_。4、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
19、_,猜想2成立。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5、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OH)2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_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_。(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_猜想一不正确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猜想二不正确(拓展与应用)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_(答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一、单
20、选题1、C【详解】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若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但CO2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 鉴别 H2SO4溶液和 NaCl 溶液,H2SO4溶液显酸性,NaCl 溶液显中性,若取样,滴加酚酞溶液,两溶液都是无色,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C. 区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符合题意;D. 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因Fe不溶于水而CuSO4能溶于水,所以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再将滤渣烘干得到Fe,蒸发滤液得到CuSO4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
21、解】A、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此选项错误;C、镁条金属活动性强,和盐酸反应剧烈,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且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亚铁是浅绿色的,此选项正确。故选B。3、B【详解】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防止铁生锈,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如自行车链条涂油可防锈,不符合题意;B、印染厂的废水显碱性,应加入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熟石灰显碱性,符合题意;C、健康人体胃液的pH范围在0.91.5之间,不符合
22、题意;D、硝酸铵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故硝酸铵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详解】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故A选项叙述正确;B、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而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B选项叙述错误;C、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选项叙述正确;D、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碳酸、硫酸是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D选项叙述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关于物质分类的内容,难度不大,根据不同物质分类标准进行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2022 年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十 单元 专项 测评 练习题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