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氢氧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hydroxide 化学品中文别名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推荐用途:用于制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用于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实验室化学试剂,碱性干燥剂。限制用途: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物理和化学危险性:腐蚀金属锌、铝、锡和铅,生成易燃易爆的氢气。与铵盐反应生成氨,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具有
2、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食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性物质次要危险性无危险标识警示语警告危险说明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误食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防范说明应用贮槽储存。与酸类分储分运。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物质 混合物组成名称分子式分子量CAS号质量分数是否影响危险性分类氢氧化钠NaOH40.0113107323250-水H2O187732-18550%68%否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充分冲洗,直至皂样物质彻底消失或创面的pH值成
3、中性为止。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充分冲洗;用2%3的硼酸液冲洗或湿敷。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青,禁止催吐。就医。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腐蚀某些塑料、橡胶或涂层。在潮湿空气中,腐蚀金属铝、锌、锡和铅,生成易燃易爆的氢气.具有强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会燃烧,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用水、砂土扑救,应注意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过滤式
4、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和防护装备:穿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戴防护手套。应急处置程序:疏散有关人员、隔离污染区;限制出入。阻隔和切断泄漏源。切断泄漏源,收集回收后用水冲洗残留物,冲洗水经过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影响.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理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佩戴佩戴防护眼镜和胶皮手套。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当注意倒空容器内本品残留物.稀释或配制溶液时应把碱倒入水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氢氧化钠 溶液 安全技术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