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项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小C道路旁植树
2、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2、琵琶演员在演奏前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3、如图,将甲音叉、手机分别放在M、N处。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甲音叉发出的声音为。撤去甲音叉,将乙音叉放在M处,手机位置不变,测出乙音叉发出的声音为。甲比乙()A发声的响度一定较大B发声的音调一定较低C振动的频率一定较高D振动的振幅一定较小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5、关于声现象
3、的描述,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阳江城区“禁放烟花爆竹”,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6、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7、王瑞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B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乒乓球可以传声C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
4、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8、以下是对于乐器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古筝是由弦振动发出声音,琴弦越粗,音调越高B乙图中用同样大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C丙图中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D丁图中8个相同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至右音调越来越低9、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可以监测汽车的行驶速度。当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从而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下列与该超声波测速仪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超声波碎石B超声波加湿器增湿C超声波清洗眼镜D利用倒车雷达倒车10、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
5、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C超声波总是比次声波传播得快D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下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2)在实验中用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把_的振动转化成了_的振动,便于观察。(3)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会发现塑料小球振动_,振幅_,响度_。(选填“越大”或“越小”)2、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岸上音乐而舞蹈,说明_能够传声。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并且还受_的影响。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属
6、于_声波(选填:“超”或“次”);医生运用超声波可以击碎肾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选填:“信息”或“能量”)。3、国庆文艺汇演中,小明和小华一起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同学们能够区分出两个人的声音,主要依据是_这一特性。小强的节目是诗朗诵,他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这主要描述的是声音的_这一特性。4、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演奏编钟时,美妙的音乐是由于编钟_产生的;演奏者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同一个编钟,能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5、2021年9月18日在“918”纪念日举行防空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选填
7、“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小轿车的倒车雷达利用_原理工作的。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2、如表所示为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一人用锤子敲击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经过1.5s后听到第一次声响,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次声响。(假设环境温度为15)。物质声速(m/s)物质声速(m/s)空气(0)331海水(25)1531空气(15)340冰3230空气(25)346铜(棒)37
8、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求:(1)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写出两条信息能体现出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2)这段铁轨的长度;(3)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3、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汽车前进的距离?(2)汽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4、小明和小芳同学相互配合,想要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9、小明在甲山顶大喊一声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在乙山顶的小芳同学听到声音后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等小芳反应过来后大喊一声同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小明听到小芳的声音后也按下秒表停止计时。小明的秒表计时t111s,小芳的秒表计时t21s,两山顶之间的距离s山1750m。(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1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米?(2)实际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5、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43.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司机在鸣笛后3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1)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隧道口的
10、距离。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某物理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1)如图甲所示,当小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产生的,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2)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音叉接触的泡沫塑料球也能被多次弹开,这一现象除了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说明声音具有_。(3)若把图乙装置搬到月球表面进行此实验,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会/不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因为_。2、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小
11、明发现手机的声音没有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音调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2)排除故障后再次用抽气筒向外抽气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_(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推理得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B响度与振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C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道路旁植树,是
12、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故C正确;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频率大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频率小于20Hz的叫做次声,故D错误。故选C。2、B【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强弱的单位是,甲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于乙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甲比乙振动的振幅一定要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4、B【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试题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第三 世界 专项 练习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