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综合训练试题(精选).docx
《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综合训练试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综合训练试题(精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是放热反应B转化观:氧化铁可以通过置换反应一步转化为铁
2、单质C守恒观: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推测X含有二种元素D微粒观: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2、一些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柠檬汁2.22.4;番茄汁4.04.4;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柠橡汁C番茄汁比柠檬汁的酸性强D以上数值是用pH试纸测量得出的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A氧气、氢气只含一种元素均属于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则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D酸溶液
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则不能使酚酞变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钙D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则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5、规范的实验操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避免一些危险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B测定溶液的pHC金属与酸反应D量取液体6、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B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生石灰与水反应D木炭与氧气反应7、下列关于酸或碱的说法或做
4、法正确的是A铁架台除锈用稀盐酸长时间浸泡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有白雾C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变小8、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请你判断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下列四项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的气味B过滤黄泥水C取用固体粉末D稀释浓硫酸9、下列有关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溶质只能是液体或固体B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C氢氧化钠溶液遇到无色酚酞溶液会变为红色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10、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天然气炖制排骨B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
5、,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反应的现象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量稀盐酸和生锈的铁钉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_;(2)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_;(3)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1)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初中已学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_;一种超导材料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雪碧、可乐等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2)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与氧气的反应_;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产生的原理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4、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的_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大气中_的含量不断上升。(2)久置于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3)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同时接触。5、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盐酸_、 硫酸_、碳酸_、氢氧化钠_、氢氧化钙_、氢氧化铁_、氢氧化铜_、氢氧化镁_、氢氧化铝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石灰水中含有 14.8g 氢氧化钙,要使这些氢氧化钙全部转化成碳酸钙沉淀,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一久置
7、于空气中的烧碱样品20g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成100g溶液,现取100g的稀盐酸,分四次滴加到样品溶液中,产生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滴加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产生气体的质量(g) 2.24.44.4 4.4(1)第_次恰好完全反应。(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3、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_,该物质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_。(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向部分被氧化的镁带样品中,加入146g溶质
8、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氢气0.2g。(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2)计算反应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5、有一部分潮解和变质的苛性钠样品W g,为验证其变质的程度,将其加入98g质量分数为20%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g 20%的NaOH液恰好呈中性,则把溶液蒸干,可得固体的质量为_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兴趣小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小组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
9、了反应进行探究。(1)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pH_7(填“”、“”或“”)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甲组实验:探究 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CuSO4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
10、(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CuSO4溶液_(填“可以”或“不可以”) 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乙组实验:探究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向稀硫酸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BaCl2溶液_(填“可以”或“不可 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甲
11、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图丙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若用正确操作器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除了紫色石蕊试液,哪些物质还能确定稀硫酸过量_ (填一种物质即可)。(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_(用方程式表示)。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
12、入少量的_(碱溶液),通过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全部变质(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猜想1正确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同学们把方案中的某溶液换成了_溶液,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实验结论。3、实验课上,同学们探究了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探究)实验 1:甲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
13、搅拌,观察到溶液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实验 2:甲组同学通过讨论后,按图 1 继续进行了实验。逐滴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观察到现象是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甲组同学认为,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做以下实验进行验证: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振荡。当观察到_(填序号)时,证明两者发生了。A固体溶解,溶液不变色B固体溶解,有蓝色沉淀生成C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 3:乙组同学进行了如图 2 实验,向氢氧化铝的浑浊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浑浊液逐渐变澄清,证
14、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反思)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指示剂等,检验_或生成物的出现,证明反应的发生。(实验拓展)同学们对甲组进行实验 1 后的烧杯中的溶液含有哪些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猜想。小李认为溶液中只有 NaCl;小红认为有 NaCl 和 HCl;小芳认为有 NaCl、NaOH和 HCl;你的猜想是_。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_的猜想是错误的。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猜想正确4、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
15、料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 HCOOH 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另一种氧化物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某些气体中的水分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色, 说明蚁酸显酸性。(2)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是 CO2; 猜想是_。(3)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 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先通N2的目的是_; 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 _(填“成立”或“不成立”); 装置C中的反应现象是_; 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 _; 结论(4)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_; 讨论交流(5)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_。 拓展延伸(6)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 C 装置中 20g 氧化铜样品(杂质不 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 C 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246810固体质量/g18.617.61716.816.8分析表中数据,请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_ 。(写出计算过程,不写计算过程不得分)。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
17、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溶液变红溶液显酸性(含有H+)乙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锌粒现象: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丙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石灰石现象: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18、_(填化学式),经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完成。-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选项错误;B、氧化铁可以通过置换反应一步转化为铁单质,如木炭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则X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19、D、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2、B【详解】A、鸡蛋清7.68.0,显碱性,牛奶6.36.6,显酸性,说法错误;B、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柠橡汁,因为柠檬汁2.22.4,显酸性,说法正确;C、番茄汁4.04.4,柠檬汁2.22.4,pH值越小,酸性越强,番茄汁比柠檬汁的酸性弱,说法错误;D、pH试纸测量的数值都是整数,以上数值都是小数,说法错误;答案:B。3、D【详解】A、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理,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推理错误。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
20、热,故选项推理错误。C、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腐蚀,不是因为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推理错误。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属于酸溶液,则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4、A【详解】A、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防止爆炸,正确;B、不能使酚酞变色的是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错误;C、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钙,可能是活泼金属等,错误;D、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氢氧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十 单元 综合 训练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