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某大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secret【整理版施工方案】.doc
《中山某大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secret【整理版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某大楼基坑支护施工方案-secret【整理版施工方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节 编制依据1一、设计文件及地质资料1二、技术标准1第二节 工程概况1一、工程简介1二、基坑支护设计情况1三、地质条件2四、场地条件4第三节 施工部署5一、施工程序整体设想5二、施工准备工作5第四节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一、搅拌桩工程6二、旋喷桩工程7三、土方工程7四、喷锚支护工程10五、基坑监测工程11六、基坑应急救援预案12七、基坑降排水工程13第五节 施工进度计划15第六节 施工平面布置图16第七节 资源配置计划17一、机械设备配置计划17二、劳动力配置计划18第八节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19一、质量保证措施19二、安全保证措施19第九节 项目组织架构2121第一节
2、编制依据一、设计文件及地质资料1、中山大楼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结构设计图纸及建筑设计图纸。2、中山大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二、技术标准国家、广东省、中山市现行的施工技术标准、规程及验收规范等。第二节 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中山大楼工程位于中山市中心区,贴邻路,总建筑面积60726。5m,地上部分设有主楼、调度中心、会议中心及员工餐厅等塔楼建筑,地下部分连通。主楼25层,会议中心3层,员工餐厅3层,调度中心3层。我司的承建范围是地下室部分及地上的主楼及调度中心,建筑面积54939m。二、基坑支护设计情况1、本工程原地面相对标高约为1.7m,负一层底板垫层底标高-6。6m,基坑开挖深度约4.9m,围护总
3、长度约618m。负二层底板垫层底标高11。2m;开挖深度约4。6m,围护总长度约204m。2、负一层地下室基坑采用单排550300搅拌桩防水,桩长度均为11m。主塔楼二层地下室基坑采用双排550400搅拌桩防水,桩长自-6.6m标高计为10m。一层地下室基坑北边线、西边线除车道外采用垂直坡面喷锚支护,其余部位采用1:1。3放坡开挖,坡面喷混凝土、打短注浆花管和木桩处理。主塔楼二层地下室基坑采用垂直坡面喷锚支护;消防电梯井深度加深位置外侧另加3排550400搅拌桩挡土,桩长自-6。6m标高计为10m。基坑底边线与地下室侧墙定位轴线间距均为1.5m。三、地质条件一、地质概况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场区第
4、四系土层为人工填土层(Qml)、冲积层(Qal)、冲洪积层(Qal+pl)及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r53)花岗岩.现按土岩揭露先后次序分述如下。(一)、土层部分1、人工填土层(Qml)-1素填土:黄红色,松散,湿,局部呈稍密状,为粉质粘土质,含少量细、中、粗砂.该层广泛分布场区,为新近填土.层厚1.003.80m。2、冲积层(Qal)1耕土:黄红色,可塑,饱和,为粉质粘土质,含粉细砂及植物根系.该层分布不均匀,只在局部地段揭露。层厚0.500。60m,顶面埋深1.003。40m。2 淤泥质土:灰黑色,软塑,饱和,含粉细砂及腐木,该层分布不均匀,只在局部地段揭露。层厚0。504.4
5、0m,顶面埋深1。101。30m.3粗砂:黄灰灰黄色,松散,饱和,含中、细砂,局部呈稍密中密.该层分布不均匀,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内.层厚0。904。90m,顶面埋深2.504。00m.4粉质粘土:灰黄白灰黄色,可塑,饱和,含粉细砂,局部地段呈硬塑坚硬状。局部地段相变为粘土和粉土。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区,只在局部地段缺失。层厚0.607.00m,顶面埋深2。406。60m。3、冲洪积层(Qal+pl)-1粗(砾)砂:灰黄白灰黄色,松散梢密,饱和,含中、细砂。局部地段呈中密状。改层只在局部地段揭露,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内。层厚1。003.80m,顶面埋深3.508。10m。-2粉质粘土:灰黄-白灰黄
6、色,可塑硬塑,饱和-湿,含粉细砂.局部相变为粉土。该层只在局部地段揭露,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内。层厚0。806。70m,顶面埋深5.006。30m。4、冲洪积层(Qal+pl)-1粗(砾)砂:灰黄、白灰黄色,松散、饱和,含中砂、细砂、砾砂及少量卵石。该层只在局部地段揭露,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内.层厚1.103.90m,顶面埋深5.8013.00m。2粗(砾)砂:灰黄色、白灰黄色,稍密,饱和,含中砂、细砂、砾石及少量卵石。该层在场区大部分地段揭露。层厚1。407.00m,顶面埋深4.9010。60m。-3粗(砾)砂:灰黄、白灰黄色,中密,饱和,含中砂、细砂、砾砂及卵石,卵石粒径一般25cm,最大
7、达到7cm,磨圆性一般。该层在场区大部分地段揭露。层厚0。907.30m,顶面埋深4。5014.60m.-4粗(砾)砂:灰黄、白灰黄色,密实,饱和,主要以砾砂为主,含中砂,较多量卵石,卵石粒径一般25cm,最大达到7cm,磨圆性一般。该层只在局部地段揭露。层厚1。507.40m,顶面埋深10。3015。80m。5、残积层(Qel)-1砾质粘性土:白灰、白灰黄色,硬塑,湿,局部地段揭露可塑状。为粗粒花岗岩风化后产物,含粗砾砂及少量砾石。该层只在个别钻孔揭露,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区。层厚0.7010.00m,顶面埋深11。6012.50m。-2砾质粘性土:白灰、白灰黄色,坚硬、稍湿,为粗粒花岗岩风化
8、后产物,含粗砾砂及少量砾石。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区内。层厚0。605.70m,顶面埋深11.4019.50m.(二)、基岩部分经钻探揭露,场区基岩为燕山期(r53)花岗岩,场区基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现按风化程度分述如下。全风化粗粒花岗岩:白灰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单矿物成分尚可辨认,岩石强烈风化,呈坚硬土状或半岩土状.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区,呈厚巨厚层状.层厚2.4011.10m,顶面埋深12.0025.20m。强风化粗粒花岗岩:灰黄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岩石风化强烈,岩芯破碎,呈半岩半土状及碎块状。由于受技术要求钻探深度的限制,在多层
9、区域内的大部分鉴别孔未揭露该层。层厚0.4511.80m,顶面埋深17.2030.40m。中风化粗粒花岗岩:白灰黑肉红色,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短柱状,该层只在高层区域内的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层厚0.601.20m,顶面埋深24。9028.70m.微风化粗粒花岗岩:白灰黑肉红色,岩芯完整,呈中长柱状。该层在高层区域内的钻孔中全部有揭露。揭露层厚3.06。0m,顶面埋深24.1028.90m.二、地下水概况场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人工填土层之素填土-1、冲积层之粗砂、中砂层-3、冲洪积之粗砂层1、以及冲洪积层之粗砾砂层、强、中风化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中。外业钻探期间,场区处于枯水期末,据外业钻探
10、结束后观测,场区地下水综合稳定水位埋深1.002。50m,含水量丰富。四、场地条件1、现场已完成三通一平,地势较为平坦,现场相对标高约为1.7m。东西两面都为待建的建筑用地,北面靠近路,南面用地较大。地下室邻廓线离北面的用地红线为7。10m,离东面的用地红线为15.97m,离西面的为7.5m,南面的较大,达80m。2、建设单位已在东面铺设一临时道路通往现场中部,北面靠近博爱路。施工范围场外道路可通行各种运输材料车辆,供施工设备及材料进场.3、建设单位在施工场地提供施工用水、用电接驳点,施工水表管径DN100,变压器容量500KVA,用电量可根据需要增容。第三节 施工部署一、施工程序整体设想本工
11、程的施工顺序:搅拌桩喷锚支护基坑土方。搅拌桩施工时,负一层基坑与负二层基坑的搅拌桩同步进行。负一层基坑周边土方结合锚杆支护采取分层分段开挖,分四层开挖;基坑中央部位土方分两层进行开挖。土方开挖时,先进行基坑周边第一层土方的开挖,在该层土方完成进入喷锚支护时,将挖土机转入进行中央部位土方的开挖。当基坑周边第一层喷锚完成后,挖土机转入基坑周边第二层土方的开挖,如此循环。负二层基坑喷锚支护施工在负一层土方完成后进行.二、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前技术交底:施工开始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有关文件资料,明确各施工班组的任务及工序配合要求,教育全体施工人员“把好质量关,密切配合,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
12、范要求施工。2、放线定位:按规划局及设计院、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准确测放出地下室外墙边线及基坑开挖线,并请有关单位校核后,作好固定标志,以便施工中随时控制。3、作好“三通一平”工作,完善施工程序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安检及质检人员要作好开工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入场后即能正常开工.4、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根据设计工程量及要求工期,计划配制2套喷砼设备,6套搅拌桩施工设备.工程钻机,锚杆钻机及配套设备要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空间随时调整.5、施工现场四周各安设照明灯,以便于夜间作业。第四节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一、搅拌桩工程1、根据设计图纸放好搅拌桩的中心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
13、始钻桩。2、负一层及负二层基坑的搅拌桩同步进行,负一层部位的桩应优先加快施工。桩机共安排6台,负一层基坑部位安排4台,负二层基坑部位安排2台。3、负一层基坑部位安排两台桩机由西北角(即轴)开始向两边钻桩;第三台由西南角(即轴)向东面钻桩;第四台由轴向南面钻桩。负二层两台桩机由西北角(即轴)开始向两边钻桩.详见“搅拌桩机布置及路线走向图”。4、负一层基坑的搅拌桩为单排,桩径550,间距300mm,桩长11m。5、负二层基坑的搅拌桩为双排,桩径550,间距400mm,桩长10m(自-6.60m标高计)。钻桩时先空钻上段4.5m高度,然后进行实体桩的施工。6、负二层电梯井部位的搅拌桩为三排,桩径55
14、0,间距400mm,桩长10m(自6.60m标高计).钻桩时先空钻上段4.5m高度,然后进行实体桩的施工.7、负二层基坑部位的搅拌桩若穿过砂层进入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深度小于0.5m,则在搅拌桩位置另增加施工600直径单管旋喷桩一根。若满足条件,则不需增加。8、 搅拌桩施工技术要求、搅拌桩施工前,在基坑内侧挖一条沟槽,槽宽约1。5m,深约0.6m,用于排放施工中的返浆。、搅拌桩的水泥掺入比为12,对应550直径桩每延米桩身水泥掺入量约为5055kg.浆液水灰比要求不超过0.55。、搅拌桩施工时要求桩身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搅拌桩施工时应控制其起杆速度,一般要求不超过1米/2分钟,以确保泥浆液与土
15、充分拌和。、本工程搅拌桩采用二搅二喷。9、施工机具配置负一层搅拌桩数量约为2060根,桩长度为2060*11=22660米;负二层搅拌桩数量约1200根,桩长度为15*1200=18000米;桩的总长度为40660米。搅拌桩的施工工期考虑为25天,每台桩机每天(24小时)的工作量为300m,则搅拌桩机数量:n=40660/(25300)=5。4台,我司投入6台。二、旋喷桩工程1、负二层基坑内侧搅拌桩施工时,若穿过砂层进入不透水或弱透水层深度小于0。5m,则在此搅拌桩位另增加施工600直径单管旋喷桩一根。2、单管旋喷桩在原搅拌状中心位置扫孔,扫孔深度至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1.5m止。搅拌桩完成施工
16、后3天可成孔。3、单管旋喷桩注浆段为孔底至搅拌桩施工记录桩底以上1。0m.4、单管旋喷桩注浆使用32.5R普通水泥配置的水泥净浆,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用量要求200220kg/m。三、土方工程(一)、土方开挖1、按设计图纸要求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2、根据基坑支护的形式,负一层基坑土方开挖分三种情况进行:西边线、北边线基坑周边土方,东边线、南边线基坑周边土方及基坑中央部位土方.、西、北边线基坑周边部位土方结合锚杆支护采取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低于锚杆竖向位置30cm,每段开挖工线为30米,土方开挖工作平台的水平宽度为10m.根据本工程特点,西、北边线基
17、坑周边土方分四层开挖:首层开挖深度为1。3m(即到3.0m标高处),二、三层开挖深度为1。2m(即到-4.2m、5.4m标高处),第四层开挖深度为0.9m(即到-6。3m标高处),预留30cm土方由人工修整.每层开挖均分两段进行,每段开挖工线为30米。、东、南边线基坑周边土方分四层进行开挖:首层开挖深度为1.5m(即到3。2m标高处),二、三层开挖深度为1.2m(即到4。4m、5.6m标高处),第四层开挖深度为0。7m,预留300mm由人工修整。、基坑中央部位土方分两层开挖,第一层为2。5m(即到-4.2m标高处),第二层为2。1m(即到6.3m标高处),预留300mm由人工修整。3、基坑负一
18、层土方开挖时,先进行基坑周边第一层土方的开挖,其开挖方向由西北角开始向两边进行,开挖时边坡预留20cm人工清理.基坑周边第一层土方完成后将挖土机转入进行中央部位土方的开挖,中央部位土方由基坑边10m范围外开始开挖(即靠近基坑周边土方),开挖方向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进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喷射混凝土完成后48小时),挖土机回到基坑周边进行第二层土方的开挖。当基坑周边第二层土方完成后挖土机又回到中央部位第一层土方的开挖。如此循环。基坑周边土方开挖时,工人应跟随进行边坡清理及喷锚支护施工。详见“土方开挖平面图”及“基坑土方开挖剖面图”。4、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版施工方案 中山 大楼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案 secret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