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瘟.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鸭传染病防治技术-鸭瘟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诊特点是高热,脚软,行走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鸭瘟病毒2流行特点对鸭瘟有自然感染性的宿主仅限于雁形目里的鸭科成员(鸭、鹅、雁),其他禽类抵抗力较强,不易发病。在本病流行期间,通常以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高,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较少,产蛋母鸭发病率、死亡率均高,病鸭的肝、脑、食道及泄殖腔内含病毒量最高。病鸭与康复不久的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鸭群与病鸭在一起放牧,或是经过流行疫区,都能引起感染。被病鸭排泄物污染的用具与运输工具也是传染媒介。某些水禽(如野鸭)、飞鸟、吸血昆虫
2、,也可能传播本病。本病的发生四季均有,通常在春、夏、秋流行最严重。3临床症状潜伏期25天,人工感染24天开始现出症状。体温4243,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行动迟缓。严重者伏地不起,强行驱赶时,则两翅扑地而走。病鸭不愿下水。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有稀粪,泄殖腔松驰,有时发生水肿。眼睑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黏液,眼结膜充血。鼻孔分泌物增多,有稀薄或黏稠液体流出。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大头瘟)。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厉。产蛋母鸭群在死亡高峰期间,产蛋率下降25%40%。病程一般为34天,鸭极度衰竭而死。死亡率达90%以上。个别转为慢性者,生长缓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技术 鸭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