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操作规范【可编辑范本】.doc
《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操作规范【可编辑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操作规范【可编辑范本】.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一、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二)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三)操作方法1。进针法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
2、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2。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
3、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2。2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行针基本手法3。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
4、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 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四)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选好
5、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02分钟。.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
6、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妇女怀孕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
7、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二、电针操作规程(一)目的电针
8、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二)用物准备治疗盘、电针仪、无菌毫针、无菌干棉球、棉签、0。5%碘伏、弯盘、浴巾、屏风等.(三)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根据所选穴位取合适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 局部皮肤用0.5%碘伏消毒。 按毫针刺法进针。 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后,调节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7
9、。 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密波:其脉冲频率一般在510次/秒,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疏波其脉冲频率常为2-5次/秒,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能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其它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通电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的忍受程度,以及导线有否脱落,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9。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分钟。10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11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适当体位,
10、整理床单位。2.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四)注意事项 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修后再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如电流输出微弱,就须换新电池。. 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有电解作用,容易引起断针和灼伤组织,不能作电针仪的输出电流。 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4 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5. 经
11、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三、火针操作规程(一)目的火针疗法是以火针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激发经气,疏通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火针古称之燔针、白针、烧针火针作用: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二) 用物准备火针,95酒精灯(三) 操作程序。施术步骤 11烧针:刺手持针,押手持酒精灯,针尖及针体前部与灯焰呈锐角,在外焰上加热,并可微微移动针体,将针体前部烧红透。 2进针:迅速、准确地刺入针刺部位。 1。3出针:火针针尖抵
12、达治疗深度后,即可出针。 。施术要求我们把施术过程的基本要领总结为“红、准、快”三个环节: 21红:将针体、针尖烧至通红穿透力强、疗效好。 2。2准:进针时必须准确,一般在针刺前可在要针刺的部位做个“十”字标志,这样有助于准确进针。2.3快:指进针要快,动作快可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 3。火针常用刺法 3。1点刺法:在腧穴上施以单针点刺的方法。用于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多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3。密刺法: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密集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不超过1m。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病损组织的新陈代谢。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病,白癜风等。.3散刺
13、法:在体表病灶上施以多针疏散刺激的方法,每针间隔2cm左右。可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治麻、止痒、定惊、解痉、止痛。 34围刺法:促围绕体表病灶周围施以多针刺激的方法,针刺点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能温通经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进组织再生主要适用于皮肤科、外科疾病.每针间隔为1。5m为宜。 3.刺络法:用火针刺入体表血液淤滞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用于热症、实症、静脉曲张、脉管炎等症。施术后处理4。1消毒针具 施术完成后先对火针针具进行消毒,目的是为了避免因针体引起的交叉感染,这一点十分重要。方法是用酒精灯从针根沿针体到针尖连续移动烧红,消毒备用. .2处置针孔 由于火针针孔是微创烫伤形成,
14、刚施术后呈开放状态,用干棉球按压使其尽快闭合是必要的,不但可以促进针孔的愈合,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针孔经常会有渗出物或出血,也必须用干棉球擦拭干净后,按压针孔避免感染。 (四)注意事项和禁忌1.注意事项:.1施术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或火灾等事故发生.1。2针刺要避开动脉及神经干,勿损伤内脏和重要器官。1.3孕妇、产妇及婴幼儿慎用。.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者慎用。5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的患者不宜用。1.6施术后,医者应向患者说明术后针刺部位的维护事项,包括:()针孔局部若出现微红、灼热、轻度疼痛、瘙痒等症状属正常现 象,可不作处理;(b)注意针孔局部清洁,忌用手搔抓,不宜用
15、油、膏类药物涂抹;(c)针孔当天不宜着水。2.禁忌:2。1不明原因的肿块部位。2.2大失血、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四、拔罐操作规程(一)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二)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
16、布等.(三)操作方法1. 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1.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2 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2.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
17、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2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2。4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18、。 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四)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拔
19、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4. 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五、推拿操作规程(一)目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
20、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二)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三)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常用操作手法4.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4。 一指
21、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20160次。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4。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
22、旋运动。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0次左右。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4。5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20次。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6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
23、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4.7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8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强力地用力,产生振颤动作,操作时力量要集中在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较重。此法多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进行。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气理气作用。.9 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编辑范本 中医 特色 康复 技术 操作 规范 编辑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