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2.治疗方法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用5p
2、pm硫酸铜、2ppm硫酸亚铁和10ppm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分钟10分钟。二、赤皮病患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有的还出现“开天窗”的症状。赤皮病的病原体是荧光假单胞菌。在冬季水温过低、鱼体出现冻伤或插捕造成鱼体受伤后引起病菌侵入而发病。此病主要危害青、草、鲤、鲫和团头鲂等品种。防治办法有:1.发病季节,每个月全池泼洒15ppm20ppm生石灰1次2次。2.用有效氯浓度为30%的漂白粉全池泼洒1.0ppm1.2ppm。3.先将五倍子磨碎,用水煎,全池泼洒,浓度为2ppm4ppm。三、水霉病当鱼体受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内的营养而
3、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体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鱼类因瘦弱而逐渐死亡。水霉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期的鱼种和成鱼在1月2月最容易发生,发病范围广,可危害各种淡水鱼类,甚至鳖、蟹等。防治方法有: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2.拉网捕捞操作时要小心细致,勿使鱼体受伤。3.可用3%4%的食盐水或食盐与小苏打各
4、0.4制成合剂浸洗鱼体5分钟15分钟。4.若亲鱼感染,则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抹。四、鱼波豆虫病此病的病原体是漂浮波豆虫,病原体主要侵袭鱼体的皮肤和鳃瓣。患病鱼体寄生病原体较少时,无明显症状寄生病原体数量多时,则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症状明显。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出有暗淡的小斑点,体色发黑,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粘液,被破坏的表皮细胞往往被细菌和水霉寄生,形成溃疡病原体大量寄生时,患病鱼体很快死亡。二龄以上的成鱼感染此病,则鳞片竖起,鳞囊中有积水,鱼体经常呆浮于水面,最初1天2天有少数鱼体死亡,3天4天后出现大批死亡。鱼波豆虫病可以危害到各种淡水鱼及海水鱼中的鲽类,对幼鱼的危害更为明显,可导致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越冬 期间 常见 防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