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
2、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误差的评估,理解其他测量密度的拓展性实验方法。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
3、差的角度对实验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难点:实验中误差分析,测量密度的特殊方法。【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
4、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本实验属于测量性实验,但是由于考虑到物体沾水后就不能再进行测量质量,所以实验一般情况下只做一次。对于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很多,那么针对这些拓展性的方法,可以选择在习题中进行讲解,但是在讲解每一种方法时,需要为学生总结方法。液体密度的测量,拓展范围不宽。【思维导航】【器材准备】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新课过程新课引
5、入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如图1所示,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利用量筒能测量什么物理量?(2)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毫升(mL)和立方厘米(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3)该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如图2所示,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总结归纳(1)量筒的作用:测量体积。(2)量筒上的标度:单位:量筒上标度单位一般是毫升(ml);分度值: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体积;最大测量值:量筒上最上面的刻度值。(3)量筒的使用: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凹液面)相平,若
6、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1 图2 (4)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方法:(排水法)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如图3所示。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石块的体积VV2-V1。说明:有关量筒的应用。第一,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那么直接读出对应的数值,单位为ml。第二,用于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这时候采用的是排水法进行测量。知识点二:测量固体的密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小石块(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3.实验步骤测质
7、量: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物块的质量;测体积: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将待测小石块用细线拴住,轻轻地浸没于量筒内的水中;正确读出水面上升后的总体积V2;被测小石块的体积:V=V2-V1;计算密度: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4.误差分析:若本实验中,先测量石块体积,再测量质量,由于小石块上沾有水,所以会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体积不变,密度测量值偏大。【例题】在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露露先用天平测小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小金属块是g.再用量筒测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测得小金属块的密度1=kg/m3,而阳阳做实验时,先用量筒测小金属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金属块的质量,测得的小
8、金属块的密度为2,则:21(选填“”、“=”或“”)答案:78.4;7.84103;拓展实验一:若石块体积较大,不能放入量筒中,那么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从而测出物体的密度?(补水法)方法一:若固体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中,那么就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先将固体放入烧杯中,将液面作标记,再将石块取出,用量筒中的已知体积的水补充烧杯中所下降的体积,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减少量来间接测出石块的体积。【例题】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接着按图乙、丙、丁的顺序测其体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矿石的体积为160cm3B.测得矿石的密度为2.1103kg/m
9、3C.浸没的矿石排开水的质量为120gD.按图乙、丙、丁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大答案:B【例题】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密度记为水)测量一个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时,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把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m1=g。(3)把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倒水直到把石块浸没,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出烧杯、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m2。(
10、4)取出小石块,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丁所示),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石块的体积V=,密度=(均用字母表示)。(6)不考虑细线对实验的影响,小明用此方法测得石块的密度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块密度的实际值。答案:(1)左;(2)46.8;(5);(6)等于。拓展实验二:溢水法测固体的体积,从而测出体积。溢水法。测量实心固体的体积,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进行测量。使其浸没水中,排开一部分水,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固体的体积。在烧杯中装满水,在烧杯口下放以小烧杯,将固体放入大烧杯中,溢出液体在小烧杯中,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为固
11、体体积。通过测量,因此要求排开水的质量。如图所示:由于得到;【例题】小明在实验室找到一只玻璃瓶,当他将瓶子装满水时测得总质量为0.4kg,将瓶子装满酒精时测得总质量为0.34kg。若在装满水的该瓶中轻轻放入质量为0.7kg的一些金属颗粒,待水溢出后,称得其总质量为0.9kg。(水1.0103kg/m3、酒精0.8103kg/m3)求:(1)瓶子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体积;(3)金属颗粒的密度。【答案】(1)300cm3或310-4 m3;(2)200cm3或210-4 m3;(3)3.5g/cm3或 3.5103 kg/m3【解析】(1)由题知,瓶子装满水时:m水+m瓶=0.4kg-瓶子装满
12、酒精时:m酒精+m瓶=0.34kg-得:m水-m酒精=0.06kg,设瓶子的容积为V,因为m水=水V,m酒精=酒精V,所以可得:m水-m酒精=0.06kg,水V-酒精V=0.06kg,(水-酒精)V=0.06kg,(1.0103kg/m3-0.8103kg/m3)V=0.06kg,解得瓶子的容积:V=310-4m3;(2)瓶子放入金属粒后溢出水的质量:m水=(0.4kg+0.7kg)-0.9kg=0.2kg,则溢出水的体积:V水=210-4m3,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V水=210-4m3;(3)金属颗粒的密度:金=3.5103kg/m3。答:(1)瓶子的容积310-4m3;(2)金属颗粒的体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1 学年 年级 物理 上册 6.3 测量 物质 密度 教案 新版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