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习.doc
《2019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H2,同时生成2 mol HIB每断裂2 mol HI键,同时有1 mol HH键断裂C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解析:A中均为正反应方向,错;B中断开HI键为正反应方向,HH键断裂为逆反应方向,且和方程式计量系数成正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方程式两边气体计量系数和相等,故C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2在一定条件下
2、的溶液中,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A加水稀释 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加入少量KCl溶液 D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解析:加水稀释、加入少量KCl溶液,Fe3、 SCN、Fe(SCN)3的浓度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A、C不正确;加入少量FeCl3固体,Fe3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加入少量NaOH固体,Fe3的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D不正确。答案:B3已知化学反应2A(?)B(g)2C(?)达到平衡,当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AA是气体,C是固体BA、C
3、均为气体CA、C均为固体 DA是固体,C是气体解析: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C为气体,A为非气态(如固体)。答案:D4在注射器中充入NO2,平衡后在恒温下进行压缩,当体积减小时,则()A体系颜色比原来深 B体系颜色比原来浅C体系颜色不变 D注射器内压强不变解析:对于可逆平衡2NO2(红棕色) N2O4(无色),增大压强,平衡右移,NO2的量减小,但NO2的浓度比原来增大,体系颜色变深。答案:A5测得某反应A(g)B(g)2C(g)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温度50 80 K100400又测得温度T时,反应2C(g)A(g)B(g)的平衡常数为0.06,可推知T
4、的范围是()AT50 BT80 C50 T80 D无法确定答案:A时间:40分钟A级基础巩固基础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B氯化铁溶液加铁粉后颜色变浅C反应CO(g)NO2(g)CO2(g)NO(g)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解析:A项,向溴水中加入NaOH溶液,NaOH会与HBr和HBrO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HBr和HBrO的浓度降低,平衡右移,所以Br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故A项可用勒夏
5、特列原理解释;B项,FeCl3与Fe发生反应使溶液颜色变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温和加压都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答案:B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T1T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T1T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解析: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所以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化学 课时 反应 条件 化学平衡 影响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