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巩固练08实验专题篇含解析沪科版.docx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巩固练08实验专题篇含解析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寒假作业巩固练08实验专题篇含解析沪科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习8 实验专题篇一、单选题1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 50cm 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 一小气泡如图所示,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泡上升时,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运动的B实验时,将玻璃管翻转后,必须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C实验时须用手拿玻璃管放置,便于观察和读数D若实验中气泡上升较快,可适当改变气泡的大小来减小测量时间的难度【答案】C【分析】利用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结合机械运动中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进行解答;根据将玻璃管翻转后气泡的运动解答为什么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气泡运动快慢受玻璃管倾斜
2、度的影响,气泡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上升较快。【解析】A.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故A正确;B.小明将玻璃管翻转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原因是气泡的运动趋于稳定,便于计时的方便,故B正确;C.实验时不能用手拿玻璃管放置,以免玻璃管不是竖直放置,气泡运动受到影响,故C错误;D.实验中气泡较大,受到的浮力大,上升较快,可适当改变气泡的大小来减小测量时间的难度,故D正确。故选C.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答案】B【解析
3、】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说明水能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符合题意;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将平面镜M1和M2拼接起来,使两镜面平行,中间隔一硬纸板条NN,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成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答案】C【解析】平面镜缩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
4、,故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左右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像与蜡烛关于镜面对称,因为两镜面平行,蜡烛到左右两面镜子的距离相同,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的。故选C。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AB沿ON向前、向后转动板B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答案】B【解析】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随入射光线变化而变化,故是先将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在将纸板B向前或者向后转动,故B选项正确。故选B。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30c
5、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小于15cm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下移动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答案】A【解析】A如图所示,当物距大于像距且能成清晰的像时,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解不等式可得故A正确;B若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B错误;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
6、烛移到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20cm,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故C错误;D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水面垂直B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可以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C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磨损,应更换新的刻度尺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答案】D【解析】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水面凹形底部垂直,故A错误;B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可以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故B错误;C
7、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有磨损,使用其他刻度作为零刻度线也可测量物体长度,故C错误;D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7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答案】B【解析】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会因为铁块沾到水,导致测量质量偏大,故A不合理;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
8、测边长并计算体积,测量过程没有出现问题,故B合理;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砖块有小孔,放入水中会储存气泡,导致测量体积偏大,故C不合理;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会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无法测量,故D不合理。故选B。8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次实验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加速拉动木块B图甲中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由甲乙实验得出的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D图甲丙实验得出的结论: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
9、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答案】B【解析】A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故A错误;B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B正确;C由甲乙实验可得: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C错误;D由甲丙实验可得:在接触面所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故D错误。故选B。9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右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 g的钩码,并挂到甲
10、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g取10 N/kg)()A1.0N 和1.5NB1.0N和0.5NC2.0N和1.0ND2.0N和1.5N【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测力计本身的重力是1.0 N。甲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两个50 g的钩码的重力和乙测力计重力,为2.0 N。乙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一个50 g的钩码的重力和乙测力计本身的重力,为1.5 N。故选D。二、多选题1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关于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B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C用调好的天平测
11、量物体质量时,应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答案】BD【解析】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一定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如果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故A错误;B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B正确;C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平衡螺母就不能动了,只能通过向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故C错误;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不齐,应先调零,故D正确。故选BD。三、实验题11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
12、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1)该实验需要保持比较_(填“大”“小”)的坡度,理由是_;(2)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cm;(3)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cm,tB=3.0s,tC=5.0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c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选填“大”或“小”);【答案】小便于计时2.70左右13.320.0小【解析】(1)12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
13、的实验中,若斜面坡度很大则小车运动速度快,不便于记录时间,所以应该让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2)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为2.70cm。(3)4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5BC段的平均速度为(4)6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记录的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得测出的速度偏小。12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点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试验序号小车的轻重运动距离运动时间1轻轻1.00m2.5s2较重1.00m2.5s3更重1.00m2.5s(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
14、(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3)实验测得小车从滑到的时间,从滑到的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_;(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选填“有”或“无”)关。说出你的依据:_。【答案】间接秒表0.5减小斜面坡度无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分析】(1)(2)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3)由图读出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
15、速度;(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5)分析小车的平均速度可得出结论。【解析】(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段的路程所用时间段的平均速度(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5)67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13如图所示
16、,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用刻度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1,用停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t1,然后把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2,测得小表测得小车运行的时间为t2。(1)为了便于测量,斜面应保持_(选填“较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样做可以减少测量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实验误差。(2)测量小车路程时,应测量的小车_(选填“前部”或“后部”)到金属片的距离,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_。(3)在测完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小红又从斜面中部自由释放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测出了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
17、平均速度。小红的操作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请说明原因_。【答案】很小时间前部错误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解析】(1)1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3小车前部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小车通过的路程。4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5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中部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14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东东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
18、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这种实验方法叫_法。(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答案】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空气能量【解析】(1)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3泡沫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2)45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15墨墨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
19、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乙钢丝时发出的声音刺耳尖锐,这说明它的音调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音调的高低与_有关。(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是否有关,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和_两根钢丝。(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_是否有关。【答案】频率乙丙松紧程度【解析】(1)1由于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
20、的频率大,音调高。(2)23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4由图示可知,丙和丁两根钢丝的长度和粗细相同而松紧程度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探究: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的松紧度与音调的关系。16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1)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观察现象。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
21、面内;(2)在实验中小阳还发现,随着入射光位置的不断改变,反射光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是他们始终位于ON两侧,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3)如图甲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BO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_方向射出;(4)如图丙所示,标有角度的半圆形硬纸板ENF竖直放置,平面镜紧贴硬纸板水平放置,用激光笔贴着硬纸板射出一束光沿着A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_(选填“OB”、“OC”或“OD”)方向射出;(5)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_(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6)同组的小东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1 学年 年级 物理 上学 寒假 作业 巩固 08 实验 专题 解析 沪科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