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三)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三)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三)一、(2019年河南省五校高三下学期联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赴建康过京口呈刘季高叶梦得客路重经黄鹄前,故人仍得暂留连。长枪大剑笑安用,白发苍颜空自怜。照野已惊横雉堞,蔽江行见下楼船。灞陵醉尉无人识,漫对云峰说去年。注刘季高:叶梦得的好友,叶、刘两人都遭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排挤。雉堞:指防守的壁垒。下楼船:指金兵浮江而下,楼船千里,进攻建康。灞陵醉尉:西汉时,李广和一名随从返家时至灞陵亭,灞陵尉喝醉了酒,禁止他们通行,二人只得夜宿亭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又一次经过京口,得以暂时和故人相聚,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B
2、“照野”句写战场上烽火照野、战垒横陈,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C尾联中,诗人借李广无人识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识,“漫”字看似随意,实则蕴含悲痛之感。D本诗诗意悲慨苍凉,诗人对友人感叹时事,对议和深为不满,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表达了诗人对前线战士殊死战斗的赞美”分析有误,该句表达了诗人对险峻局势的担忧和对主和派的谴责。答案:B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笑”“空”二字的表达效果。(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要准确理解诗歌字词的意思,不能脱离诗句,要把字词置于原句并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答题时,
3、应先解释字词的意思,接着将其置于原句中理解整句的意思,若使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应点明,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答案:“笑”是“感到可笑”的意思。当权者力主议和,长枪大剑将无用武之地,可笑的是自己还想用它们收复国土。“空”是“徒然”之意。诗人一心报国,却已经年老,只有徒然自怜。“笑”“空”二字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悲凉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歌鉴赏:诗人和好友刘季高都是主战派,但是,当时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当权,因此二人遭到排挤。诗人在路经京口时,写下了这首忧时忧国的感愤之作。首联表明诗人这次重经京口,仍然得到暂时和故人相聚的机会,算是此行的可喜之事。但国家之事糟糕至此,虽旧地重游,又未免感到难言的悲痛。
4、颔联中,诗人感叹议和已成定局,几年来艰难血战,将代之以苟且偏安,可笑这长枪大剑,将无可用之处;而自己也白发苍颜,壮志虽存,只能自怜而已。颈联上句写前沿战地依然烽火照野,战垒横陈,形势异常危险,议和只能是饮鸩止渴;下句写诗人担心长江上游也有被金兵占据的可能,一旦金兵突破那里的江防,他们的楼船将蔽江而下,为建康带来莫大的威胁。尾联中,诗人以灞陵醉尉的典故说自己无人认识,只好登高,漫对云山,在悲痛中谈论些去年的情况罢了。二、(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
5、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B颔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A项, “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A。答案:A4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6分)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道边修竹水潺潺”,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了诗的意境。答案: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与前面形成对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三 2020 语文 高考 二轮 专题 复习 测试 古代 诗歌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