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模块一专题一专题测试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南焦作高三定位考试,1)周公对周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据此可知,贡赋制度()A是周王室的重要财路 B有助于巩固西周统治C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 D是中央与地方的纽带解析:选B根据材料“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贡赋制度属于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应有的义务,有助于巩固西周统治,故选B项;根据材料“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可知材料主旨为贡赋制度对政治的影
2、响而非经济,排除A项;分封制强调森严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贡赋制度是诸侯是否向周天子尽义务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2(2020届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调研,1)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A注重礼制和孝道 B带有宗法色彩C受儒家思想影响 D重视礼法并施解析:选A根据材料提炼关键词为“老”人,商周时期规定:老人50岁以后不服劳役;60以后免服兵役;8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至少有一
3、个儿子不从政,也就点明为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可见商周时期注重礼制和孝道,故选A项;宗法制为统治阶级内部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儒家思想创始于春秋战国,此为商周时期,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法治”,排除D项。3(2019届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2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解析:选C依据材料,周朝制度和商朝制度的差异很多,但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的
4、形成影响巨大,由此可知,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度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西周制度和商朝制度的不同,及西周制度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而非商朝制度影响了西周制度,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影响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而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我国是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而非社会形态的变化,排除D项。4(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A受宗法传统影响 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
5、选A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5秦朝的郡县制以郡统县、以县统乡、以乡(亭)统里,地方管理组织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层层有官吏,使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统治到个人,权力自下而上逐级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关。法律维护政治制度和与此相吻合的道德标准。根据以上材料判断秦朝的官吏是()A行政官、立法官,也是执法者B监察官
6、、司法官,也是执法者C立法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D行政官、司法官,也是执法者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根据材料“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关”,郡县官员既是行政官,同时又是司法官、执法者,故选D项;根据材料“同时也是司法机关”,司法与立法分属不同职能,排除A、C两项;监察官是依法行使监察权的监察人员,郡县长官不具有此职能,排除B项。6(2019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6)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
7、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这些举措()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解析:选D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的目的在于监督地方长官,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设立通判、各色参军之后,对知州权力形成较大制约,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权力(包括财政权)的制约,不是仅仅控制地方的财政支出现象,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会降低地方的行政效率,排除C项。7(2019届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4月联考,25)下表是不同史
8、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刺史()记载出处“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书“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旧仪“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不过六条,传车周流,匪有定镇”后汉书A位卑权重 B权限不断扩大C居无常所 D行使监察职责解析:选D根据材料“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监纠非法,不过六条”,表明刺史掌管地方监察的职能,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刺史“位卑”,排除A项;三则材料均表明,刺史“
9、以六条问事”,排除B项;根据材料“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排除C项。8(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26)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体现了唐朝()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后,采纳了褚遂良的意见,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说明唐朝通过君臣互动来解决政治问题,故选D项;材料中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再决断,体现了决策的开明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测试 课时 跟踪 解析 人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