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哪些措施及诊断方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哪些措施及诊断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哪些措施及诊断方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哪些措施及诊断方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和“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别是多渠道引进牛进行养殖的养殖场,极容易造成该疫病的发生。1 病原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属疱疹病毒科,即牛疱疹病毒型(BHV1),该病毒为双股RNA,有囊膜。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对乙醚、氯仿和酸敏感,较耐碱,在pH7的溶液中很稳定。IBRV对低温、冻干、冻融也极其稳定,但63以上数秒内可被灭活,诸多消毒药剂可将IBRV灭活。2 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该病仅感染牛,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牛均易感染,以20
2、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该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牛,隐性感染的种公牛精液带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愈牛可长期带毒,病毒主要存在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该病常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交配亦可传染,病毒也能经胎盘侵入胎儿引发流产。饲养拥挤、饲养环境突变、饲养卫生条件差、长途运输、分娩以及应激因素等能够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该病多发于寒冷的秋、冬季节。3 临床症状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可表现出多种临诊类型,且往往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极少单独发生。(1)鼻气管炎。病畜初期高热,体温可达42,精神沉郁,厌食,流泪,口流涎,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而被称为“红鼻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 传染性 气管炎 哪些 措施 诊断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