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02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02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02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班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思维导图高频1:课程的含义课程的起源 在中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期间。在西方,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20-190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博比特(美)出版的课程(1918年)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一)根据实施要求(二)根据设计开发管理主体(三)根据课程呈现(影响)方式(四)根据内容组织 (四)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新)(四)从内容涉及的范围(新)(五)根据课程任务 高频2:课程理论在历史上有三种主要的课程理论(了解)课程中心课程论、活动
2、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一)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最早,最广)(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有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课程理论、斯宾塞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巴格莱德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人类文化的要素,即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赫尔巴特。(二)活动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
3、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以卢梭、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为代表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杜威、克伯屈等人的经验自 然主义课程理论以及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罗杰斯教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即教师要尊重、珍视、信任学生。罗杰斯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
4、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三)社会中心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社会中心课程论者认为:1.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的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提升学生反思和批判社会的能力。2.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发现社会问题,改造当代社会。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社会中心课程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为此,他们主张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问题”组织学校课程。 第二节:课程组织高频3:课程理论一、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组织过程中最
5、为关键的准则。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递进性。二、课程内容(考试重点)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应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编写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逻辑性与可接受原则的统一。教材包括:教科书,课本,学习指导用书等。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1.教材的编写方式(了解)直线式: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门类中,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横向式:打破学科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组织课程内容。纵向式:按照逻辑顺序,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安排课程内容。 逻辑
6、顺序:学科内在逻辑。心理顺序:按照学科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2.教材编写的原则与要求内科知理洗(习)脸(联)三、课程实施1.含义课程实施即将已经编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好教学模式;(5)规划单元和课程;(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构。2.课程实施的取向A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假定所期望的课程结果是忠实于原计划的。课程评价就是确定其是否真正达到了课程设计的预期结果。B课程实施中的互动调试取向。将课程实施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实施是一个
7、由课程设 计者和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进行调试的过程。C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课程并不是实施前就固定下来的,课程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结果。四、课程评价(一)含义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专业知识,运用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课程活动、结果等问题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评价、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二)课程评价模式重点:目标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是由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提出的,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 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 “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课程评价的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中学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初中 高中 教师 教育 知识 能力 02 知识点 考点 总结 归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