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提升作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提升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提升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汉)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解析】选C。材料显示出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故选C。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出现在铁器的使用之前,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
2、其他材质农具使用情况,排除D。2.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小规模经营B.简单的性别分工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解析】选D。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耕作技术,不能看出规模大小,A错误;材料中不能看出男女分工,B错误;自给自足是指生产的产品供自己消费,材料未体现,C错误;精耕细作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一定的劳动力,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产量,D正确。【拓展延伸】精耕细作在明清时期的表现(1)作物熟制:北方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一年两熟制。(
3、2)作物品种:大量农作物新品种被培育出来,由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3)专业化程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4)农学著作:出现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3.(2015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上游中游下游西汉15.310.113.6东汉16.014.212.4唐代13.999.811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4.822.7明代11.124.293.6清代65.6132.8326.8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B.长江流域的发展
4、是先西部后东部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而我国政治重心是向东移、向北移的过程,排除C、D。A符合所学,但题干只涉及长江流域(南方),并不能体现南北方的比较,所以也不可选。【拓展延伸】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
5、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4.(2015湖北重点高中联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解析】选B。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水车,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项错误;日本记载唐代农业灌溉工具水车的用途,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B项正确;唐代时期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日本,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没有体
6、现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错误。5.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说:“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他强调的是()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解析】选A。题干材料强调农业生产要不违农时,故A正确;地域差异、耕作技术与沤肥技术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故B、C、D错误。6.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
7、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解析】选C。材料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两大特点,男耕女织和辛苦劳作,个体分工只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并非因由,A错误。小农经济形态存在于整个古代社会,并未受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B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小农经济和铁器牛耕在古代中国始终相随,C正确。D因果颠倒,排除。7.(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贳贷(借贷)行贾遍郡国。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由此判断此时()A.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B.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发达C.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解析】选B。由
8、材料中“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并引领一批“去文学而趋利者”,可以看出当时冶铁技术的发达程度。8.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最高水平【解析】选B。由“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可见蜀锦生产为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宫廷和皇室用品,不面向市场生产,A正确,B错误,故B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有提及,正确。明朝之前官营手工业长期代表中国手工业的最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7.12 古代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课时 提升 作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