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人民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测试卷(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4)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解析:选C据材料“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说明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将“
2、周礼”作为思想的唯一标准不能说明思想繁荣,排除B项;材料“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说明各国处于分裂状态,排除D项。2(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4)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A认识到历史的变化 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解析:选C“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故选C项;“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但他之所以划分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政策,排除A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
3、力”不能体现对传统的继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社会的描述,不能判断社会的情况,排除D项。3(2019届四川乐山一模,25)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反对宦官专擅,纠劾奸佞。由此可见()A东汉中央集权败坏B太学生具有责任意识C太学教育宗旨剧变D东汉监察制度的缺失解析:选B材料体现东汉时期群居京师的太学生议论朝政、品评人物的清议现象,反映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太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太学的教育宗旨剧变,排除C项;材料强调太学生议论朝政,与东汉监察制度缺失与否无关,排除D项。4(201
4、9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3)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A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B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C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D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解析:选C由材料“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文帝和景帝时期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可知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发展而非治国理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汉初年儒学的发展而非汉武帝对儒学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的发展而非儒学的特点,排除D项。5(201
5、9届山西百日冲刺考试,26)“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解析:选CC项表述与题目中“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相符,故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商品经济的发展问题,排除A项;B项表述与题目中“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不相
6、符,排除;D项表述与题目中“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不符,排除。6(2019届百校联盟高三摸底,8)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解析:选A“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打破了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表明强调的是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西学东渐是指受西学影响,材料没有涉及西学,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没有民主政治诉求
7、,故C项错误;明中叶以后,心学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是理学思想的创新,故D项错误。7(2019届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据此可知,顾炎武()A批判传统儒学 B具有民族思想C提倡经世致用 D反对君主专制解析:选B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做了区别”,结合所学,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故选B项;材料不能体现顾炎武批判传统儒学的信息,排除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经世致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8(2019届山东青岛三模,27
8、)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解析:选D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利、养殖、备荒等技术,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故选D项;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中国古代科技不注重理论和规律总结,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而不是百科全书,排除B项;材料只是农政全书的书目介绍,看不出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排除C项
9、。9(2019届山东淄博一模,27)“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解析:选C材料表明“许仙”的主人公由盐铁使之子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文化因商品经济的活跃而呈现出下移趋势,创造文化的对象由社会上层统治者下移至市民阶层,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故选C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严
10、格执行,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小说广泛传播民间思想,排除B项;明后期理学为主导思想,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盛行,排除D项。10(2019届河北石家庄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解析:选D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了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专题 11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古代 中国 科技 文化 测试 课时 跟踪 解析 人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824032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