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一【可编辑范本】.doc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一【可编辑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一【可编辑范本】.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课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 贯穿“课改”
2、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主,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
3、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 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 统一的基本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它是一个“最低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
4、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 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要求在理解的基 础上答对要点)(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
5、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 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 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要求答对要点, 简要叙述)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
6、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不经过学生质疑、比较、选择,结论就难以获得。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
7、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 生活和人格养成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要求答对要点, 简要叙述)、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学生是还不成熟且正在成长的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要珍
8、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育教学要适应他们的自身情况,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学会承担责任。八、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要求答对要点, 简要叙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 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的。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的知识,而
9、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送上门来,而应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不仅仅是学
10、校的一员,应当从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九、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1、服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同时要赞赏每学生使学生有自信心。 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反思。新课程强
11、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齐心协力培养学生。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十、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提示: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 备教材的利用价值.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 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的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
12、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备师生问题的生成。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 有问题才有自发现。教师要问的得法。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
13、选择 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 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 十一、新课程中课本问题编排有何意图?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学习问题中攫取营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教者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十二、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问题?(提示:答对要点,简要叙述)(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
14、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 贯通。(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举一反三 ,开阔视野,培养创新 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 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 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 的效果。十三、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
15、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 观? 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 发展目标之一” ,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 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十二、如何处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 可以让新一代人用较少的时间直接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因此,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比较突出
16、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相对来说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 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 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 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 中,我们应注意: ()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
17、进学生发展.(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十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 上,所以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了自主能力的发展而新 课程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出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要求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改进: ()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 ,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 (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
18、创共生、 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 (4)“以学论教”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 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 ()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 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十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不再是过分追求结果,而是重视了过 程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过程,而是讲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活动过 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对教师来说,要明确以下几方面:(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 不适宜的态度和行
19、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爱” ,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 对学生的控制。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 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 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十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案 例来说明)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 学习
20、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 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 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 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 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 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十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 ,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 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 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 积
21、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 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 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 。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 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十八、如何认识“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 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 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22、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 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 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 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 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 : 课堂吵 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十九、教师应怎样管理课堂、驾驭课堂? (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 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编辑范本 中小学 教师应 知应会 教育 教学 理论知识 新课程 改革 部分 编辑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