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汇编10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推荐】语文教案汇编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语文教案汇编10篇.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荐】语文教案汇编10篇【推荐】语文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 2.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典型材料。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先由课文故乡的议论引入,让学生模仿、运用。 二、老师给出题目 A、我的课余生活 B、给我教益的一件事 三、学生根据命题,思考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 先同桌讨论,后小组比赛。 四、老师明确指导 1教益:大多指思想认识上的提高、收获
2、。通过记叙某件事,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明白了某种道理。 大至对生、社会的看法,小至对朋友、困难的认识。所记的事应是与我紧地连在一起的,要写清楚我从发生的事情中得到了教育和好处。 2写法 对人和事的认识往往由于偏见和不了解,会产生不正确的看法,而通过接触、了解,在共同的生活中会改变原来的认识。因此,通过对比,记叙我对事或对人前后不同的态度、看法,有助于突出这件事给我的教益。 3想,精选事例。 例如:对同学的看法-看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更应看人的心灵对老师的看法:表面上的严厉,却有一颗慈爱的心。 4要围绕教益展开。 事情的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何处该详,何处宜略都要以教益作为取舍标准。 5叙议结合。在
3、文章中间或结尾,点明所记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思想。 五、学生练习写作(第二教时) 堂上训练。 六、批改方法: 师生共评互改。语文教案 篇2 习作六第一课时本节课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6。2、通过对家乡名人的采访,了解他(她)的特长以及奋斗的历程,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如何把通过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在叙述时应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自己家乡的名人。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
4、1、导入:同学们,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那些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养鸡大王”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名人, 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名人”呢?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吗?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根据课前的采访记录,用一句话说说你所认识的名人的事迹。通过,我认识了名人,他。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指名汇报。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过渡:我们的家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具体的事迹吗?2、当我们面对“名人”是,心情
5、会是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3、请同学们把上一周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分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汇报采访实录。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采访他,和其他同学比起来你有没有哪些优势?能不能谈谈你的采访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要采访他的?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有哪些事迹令你感动? 除了在文中你对他所写的这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想向大家补充的?经过这次采访,你得到了哪些经验?有哪些话要告诉大家?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所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先把我们的采访实录交流一下,然后再进行调
6、整、修改, 特别要注意:(1)采访前的想法 (2)采访中了解到的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3)采访后的感受 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写人物类的作文,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习作七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生词,写“刮”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写“刮”字 1、师出示小猫图(没胡子)引出课题,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小猫、胡子)
7、 2、请一生上台写“刮”,补充课题,其余生书空。生评,读课题。 二、复习生词。 1、分别出示两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话,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花猫,并且在这些自然段的前面标上三角符号。(生说,师相机在自己的书上标) (1)第2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生答,师相机板书:认真看。再读并指导朗读。 除了“认真”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个词能看出? 出示:“碧绿、碧绿碧绿的”,生读。出示“火红、金黄、雪白、乌黑、粉红、湛蓝”生仿照例子说新词,再读!
8、生站起来加上表情一起读这一段! 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说话! (2)第4自然段。 (生齐读)这只爱美又爱模仿的小花猫就这样跟着学主人把胡子给刮掉了。(板书:跟着学) (3)第5、6、7自然段。 (出示小猫被撞图)生看图,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那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分别指名读五、六自然段,并指导朗读,再齐读。 (师戴头饰扮小猫,表演小猫被撞后的情景)生与“小猫”对话,说说为什么会撞。 (出示猫妈妈的话)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现在小花猫总算明白了,它的胡子好比(生说“一把尺
9、子”)(出示“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指名读,出示“松鼠、大象”的图,用“好比”说话。 猫妈妈不光是要让小花猫明白自己胡子的作用,还要让它明白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齐读课文,生说(板书:想明白) (4)第8自然段:听了猫妈妈的话,(出示这一段,师引读“从那以后”) 四、小结,作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不久,小花猫的胡子又长出来了。(在黑板小猫图上画胡子)一天晚上,小花猫又发现了一只老鼠,这一次,它能捉到老鼠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说)回家先读读课文,再想一想,最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认真看 小猫(刮)胡子小猫图跟着学 想明白 教学反思: 小猫刮胡子是选自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从孩子
10、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一只小花猫学主人刮掉胡子,被撞得鼻青脸肿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能见到什么就学什么,先要动动脑筋想一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思维,他们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尊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节课我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进行授课。 本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1、复习生字、生词,反馈对“刮”字的掌握情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猫
11、妈妈说的话中蕴含的道理。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猫刮胡子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 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中我以活泼可爱的小猫图自然引入课题,并以补写课题的形式检查生字的书写情况,接着采用由点到面,由词到句的方法复习生字词,而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与感悟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明白故事要阐明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
12、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因此,我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第五和第六自然段时,用图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小花猫刮了胡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学完这一部分后,我又扮演小花猫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花猫会撞得头破血流?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接触了语文,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读
13、为本。近年来,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在授课中,我注重了不同层次的读:初读感知、细读悟语、品读悟情。为了提高朗读兴趣,活跃气氛,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读、表演读、个别读、师生互动读、生生互动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加强了情感交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学生经过了多阅读,多思考,所以认字、识字、理解等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小练笔:培养学生课堂上
14、动脑、动笔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讲到我在花港认识了一位青年,这是位怎样的青年?(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仅长得秀气,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呢,你们说是吗?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青年很爱鱼,不是一般的爱,把自己都忘记了,不顾自己。) 二、研读“忘我的境界”体会人物形象 1、师:那么你能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这个青年确实非常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15、4-12自然段) (生边读边找,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2、出示句子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这位青年是怎样看鱼的呢?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一个人,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板书:看鱼) (2)重点理解:“静静地看”是怎样地看?(专注,入神,仔细) (3)想象说话,他这么静静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啊,这条鱼真可爱,我要画下来。这些鱼真是各有特点,我该怎样才能画得像真的一样呢?鱼在吹泡泡呢,我一定要画下来。) (4)师:你们已经走进了青年的内心,带着对他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吧!个别读,齐读 3、过渡:他就这
16、样看,看了多久?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出示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写青年坚持不懈地画鱼,持之以恒,到了忘记时间,忘记回家的程度了。 (2)哪些地方告诉你了?(可以从“每个”,一整天,常常,忘了”,体会到) (3)重点理解“一整天”:从早到晚,刮风下雨可能也不间断。 师:真是如痴如醉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同学们都被你精彩的朗读感动了,我们都喜欢听你朗读呢!) 4、过渡: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我们不仅可以从他看鱼看出,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板书:画鱼) 师:你从青年画鱼的
17、神情动作中体会到什么?(画鱼很认真,全神贯注,可以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体会到。) 师:那你能用朗读读出青年画鱼认真吗?(你体会的好,读的更好!) 师:你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画鱼很自信,胸有成竹,从“挥笔速写”、“很快”体会到) 师:那你能把青年画鱼时的动态读到你的心里去吗?(谢谢你精彩的朗读) 师:我们朗读时,有时可以加上自己有些夸张的动作,我们来试试好吗?(能背的可以不用看着屏幕) 师:同学们,这个青年为什么能画的这么仔细,又画的这么快?(跟他观察仔细是分不开的) 齐读句子1。2。 5、出示句子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理解“融为一体” 师:你是怎么理解
18、“融为一体”的?(忘我的境界,和鱼成为一体,不分彼此,自己也成了一条鱼) 师:是的,此时青年仿佛进入了鱼的世界,他已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真厉害!谁也佩服他?来读读。 (2)说说周围观众的态度。 师:那么周围的观众又是什么态度呢? 师:他们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呢?(会有哪些人呢?) (小练笔:一个小男孩(地)说: 一个小女孩(地)说: 一位老大爷(地)说: 一位()(地)说:) 选择2-3题做,交流) 师:人们赞叹他,议论他,而他有没有反应?为什么呢?(除了他是聋哑人,更因为他爱鱼,看鱼专注,画鱼全神贯注,忘我) (3)小结:是啊,当他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时,眼里所见的是-,心里所想的是-
19、,笔下所画的还是-,他就这样和鱼融为一体了!(齐读) 三,情感升华 师:当我把女孩说的话写在纸条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递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知道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吗?(因果关系。正因为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细观察,对鱼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的形象了,“胸有成鱼”,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动态的金鱼。) 师:是青年手中的画笔使鱼游到了纸上,那么还是他的什么使鱼游到了纸上?(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执著。)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或是我们身边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呢? (全神贯注中的罗丹,牛顿请客,王羲之写字
20、用墨汁蘸馒头吃,身边的) 四、受到启迪 是啊,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够像这位青年一样,那样忘我地、痴迷地沉醉地做一件事,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下课)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个教学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语文教案 汇编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