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效应-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生”效应-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双生”效应,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双生”效应,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本学期,我尝试将本单元的起始概念课“垂直和平行”与“画垂线和平行线”进行教材重组整合,设计专题研究“垂直和垂线”与“平行和平行线”。这样处理我觉得有以下些优势:(1)学生的体验强烈,有利于经历过程理念的落实。 (2)使学生获得整体性发展,最终达到两个基本概念的融合。(3)垂直和垂线的深刻认识能为学生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提供另个探究切入的手段,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谈话:下周学校就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练习,我们班的同学在一次跳远训练中,得到了这样一个成绩(出示右图)。 2质疑:从
2、B点起跳,脚落在了A点,老师该怎样测量他的成绩呢?量AB,还是量AC呢? 3展露认知: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激趣:学了今天的课,你就会明白校运会跳远项目中隐藏的数学奥秘了。 二、新课开始 1我们第二单元已经研究了直线、射线、线段,你会画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2铺垫回顾:它有什么特点?(笔直、没有端点、两边可以无限延伸、不可度量长度) 3激发思维:再画一条直线和刚才的直线碰在一起,你能画得与众不同吗? 4交流学生的作品。 5根据学生的生成展开教学。 三、认识垂直和垂线 1你画的两条直线特别在什么地方?(成90度角) 2揭示概念。 3突出关系:这两条直线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
3、你,你是我的垂线,我是你的垂线。 4生活联系:生活中见过“垂直现象”吗?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 5画垂线活动。 (1)尝试:你能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组垂线吗?(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画,打破思维定势) (2)验证:怎样知道画的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垂直?(三角尺、量角器) (3)运用:你能用三角尺,画经过直线上的A点或直线外的A点的垂线吗? (4)反思:你是怎么画的?画垂线要注意什么? 6无穷思想:从A点到直线,你能画多少条线段?比一比谁画得多。 (1)用尺量一量这些线段(如右图)的长短,你有什么发现? (2)感悟: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个长度叫做点列直线的距离。 (3)回归生活
4、。 揭示课始时“跳远中的数学奥秘”:学到这里,你能解释下校运会上,我们该如何测量跳远成绩吗? 图片欣赏(配图自动放映):生活中还存在着类似的数学奥秘,如长跑的时候尽量顺着跑道中间直道跑、从一个镇到马路修一条最近的公路等。 全课小结:生活因你而精彩,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奥秘等着我们去研究和发现。 课后思考: 让数学融进生活、亲近人文,是课程整合思想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之。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学生在建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课堂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所谓的“双生”效应,指生活和生成对数学产生的双重效应。 1生活元素让数学更亲近。 新课伊始,为了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唤起学生潜意
5、识里的“垂直”概念,我联系校运会跳远项目,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充分地谈想法,让学生感觉数学是如此亲近我们的生活。教学也留有一定的空间,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为后继环节的教学制造悬念。在认识垂直现象之后,再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找身边的垂直现象。当然,学生不能随意找一条边就说是“垂直”或“垂线”,有了之前“突出关系”的教学,使学生在“互相垂直”的感悟上更进一步,体会生活中“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垂直现象。课尾对测量跳远成绩的再次解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距离”这一新概念,加强体验感。经过学习之后,让学生重新思考尚未清晰的疑问会变得游刃有余,空间的观念和知识的运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2生成素材让数学更精彩。 说实话,在“画两条碰在一起的直线”的预设上,我做了学生无法生成的准备。或许正是由于在“你能与众不同”这一要求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发,所有“教师心中有的”,学生毫无遗漏地生成,甚至比我想的更多、更精彩。我带着欣赏的眼光目睹了学生的“与众不同”,让我感觉到:只要给学生机会,并适当的激发引导,意外的生成会让课堂精彩不断。之后,学生通过“尝试验证运 用反思”四个环节,加深对垂直和垂线概念的理解,尤其是验证思想的渗入,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便于养成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态度。 “生活”使数学更亲近,“生成”使数学更精彩。 (责编 黄桂坚) 3 / 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