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
《2021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科举制度中的“科”是分科的意思,“举”是选拔的意思。简单说,科举制度就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在隋朝之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是根据门第出身的高低来进行。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这样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低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并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2、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诗蔚然成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2.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它打击了腐朽的氏族势力,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唐朝前期清明政治出现的客观原因之一。它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末,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
3、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成为摧残人才和为统治者培养忠实奴仆的工具。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三、学法指导1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例如学习“科举制的影响”时,从思想上看,从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2/3、从进士及第后的曲江宴和雁塔题名可以得出科举制度笼络了读书人,从科举考试中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可以得出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2主动设疑,探究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设疑,提出有价值的问
4、题,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深化所学习的知识。如通过比较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的不同,进而以“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3. 列表分析,归纳比较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掌握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情况。请你完成下表。相信你会比你的同学做得更好。阶段关键人物主要贡献形成(隋朝)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完善(唐朝)唐太宗大大扩充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2021 年级 历史 下册 科举 创立 教材 解析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