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寒假辅导讲义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2声现象一、知识点解析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2、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
3、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四、噪声及其防治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二、重点、难点与易错点重点一: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
4、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重点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
5、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重点三: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特性考题出现频率很高。在声音特性三个主要知识点中,考查音调和音色较多,主要关注点是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与物体的结构有关,同一物体,当其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频率也相应跟着变化,也就是说音调也会发生变化(如乐器的演奏、瓶中水量多少等);对于音色,音色是不同物体所独有的特征,相同材料和结构的两个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会相同,就像人的指纹一
6、样,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辨别不同物体声音靠的是音色,在中考考题中此类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至于响度也会出现在考题中,但相比前两个考点,响度出现的概率稍低。三、考查方向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常见的实验验证有:(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3)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4)敲击音叉,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5)说话时,用手按住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6)音箱发声时,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7)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典例一:(2020鄂州)如图
7、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 敲击水瓶琴D. 真空罩中响铃闹钟【答案】B。【解析】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故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没有介质声音无法传播。(1)把发声体(闹钟等)放在密闭容器中,慢慢抽出里面的空气,可以发现声音逐渐减小,直至听不到声音。(2)声音
8、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3)在太空中声音无法传播(太空是真空),宇航员与地面通话靠的是电磁波(无线电)。典例二:(2020黄石)窗外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B. 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C. 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D.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答案】B。【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噪声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污染,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9、C 空气是声音的一种传播介质,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C错误;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3.声音的特性(1)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声音特征,通过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发声体的类型。(2)物体的大小、粗细、结构发生变化,其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如:用手指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用手指堵住笛子的不同气孔、拨动伸出桌子不同长度的钢板尺等都会改变声音的音调。(3)敲击或拨动发声体的力量不同,会影响到声音的响度。(4)辨识发声
10、体、声纹锁等都是利用的音色。(5)和音调有关词语有:歇斯底里、尖叫、男高音、女高音、声音低沉等等。(6)和响度有关的描述词语,常见的有:声音洪亮、高声、大声、声如洪钟、低声(响度)细语(音调)等。典例三:(2020恩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 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 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 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11、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四:(2020襄阳)在大型民族乐器合奏中,我们能明显地区分出二胡和笛子,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答案】C。【解析】不同乐器,材质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4.声音的利用(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
12、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典例五:(2020泸州)夏季,泸州市江阳公园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C. 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
13、保持340m/s不变【答案】B。【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C不同的乐器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在相同温度下,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同种介质中,介质的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B。5.噪声及其防治(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在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
14、。(2)在噪声防治方面:噪声的防治与控制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声源处控制或减弱噪声;二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三是在接收处(人耳)控制或减弱噪声接收。尤其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出现的概率更大。(3)不让大声喧哗、禁止鸣笛、给排气筒安装消音器等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城市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公路旁植树、给窗户安装双层玻璃等,是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车间个人带耳罩等是在人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典例六:(2020湘潭)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不能控制噪声【答案】B。【解析】噪声的防
15、治主要从三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四、跟踪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答案】D。【解析】A、任何声音都是以波的形式出传播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既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又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B错误;C、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
16、耳就不会听到,故C错误;D、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定值,为340m/s;C“闻其声,未见其人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A、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A正确;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气温有关系,故B错误;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在考场附近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
17、选A。3.朗读者是全民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C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D我们调节电视的音量改变的是音调【答案】A。【解析】A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性,任何发声体都有自己的音色;所以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示正确的;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我们调节电视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故D错误。故选A。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
18、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答案】C。【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C。5.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答案】A。【解析】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
19、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根据喉结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A振幅 B材料 C频率 D结构【答案】A。【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幅度指振幅,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选A。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控门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控制;B中考期间禁止鸣笛,是通过控制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C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定位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D利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传播信息【答案】B。【解析】A、“声控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1 学年 年级 物理 寒假 辅导 讲义 专题 02 现象 解析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