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导论(114) 单选 一、 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2 二、 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结果的 分析与审定。6 多选 一、人们把素质限制在个体范围内,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工作)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 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2 二、 文化素质包括:学校教育程度、自我学习程度、社会文化程度。5 三、 知能素质包括:知识、智力、技能、才能。5 四、 人员素质测评按测评的标准分: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
2、效标参照性测评。8 五、 选拔性测评的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可比性。9 六、 配置性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对比具有的特点: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10 七、 开发性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对比具有的特点: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12 八、 诊断性测评与其它测评类型对比具有的特点:13 1)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 2)诊断性测试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3)测评结果不公开。 4)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九、考核性测试的原则:全面性、充足性、可信性、 权威性、公众性原则。15 名词解释 一、 人员测评:狭义解释就是人员素质测就评;人员测评的内核就是人员素质测评。2 二、 素质
3、测评:是指测评主体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 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7 三、 绩效考评:是指考评主体对个体或组织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查与评定。7 四、 选拔性测试: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简答 一、素质测评的特性:24 1、原有基础作用性。它对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稳定性。素质是高度统一的个体行为与特定系统中的稳定的结构因素。 3、可塑性。个体的素质是在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 生的。 4、内在性。素质虽然
4、是个体之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它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具有隐蔽性 和抽象性。 5、表出性。素质虽然是个体之上的一种客观实在,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6、差异性。个体间的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前 绩效之中。 7、综合性。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同一素质的各种成分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 它们互相联系,难分难割。 8、可分解性。素质对个体行为辐射的综合性与全时空性并不排斥认识上对它的可分解性。 9、层次性与相对性。每个人的素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有核心素质,基本素质与生成等不同的 层次区分。 二、绩效考评与素质测评的区别:7(也可能出多选)
5、1、绩效考评与素质测评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提升能力 第 1 页 (共 8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2、素质测评为绩效考譓提供了起点与背景,而线效考评为素质测评提供了一种实证与补充。 3、素质测评主要是对人与条件的测评,以任职资格要求为标准,而绩效考评主要是对事与结果的 考查,以职责任务要求为标准。 4、素质测评是为人与事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而绩效考评是对配置的优劣进行科学的检查。 三、 选拔性测评的特点:89 1、整个测评特特别调整测评的共分功用。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4、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5、选拔性测试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这一点较
6、之其他测评类型特别明显。 四、 素质测评的功能及作用: 1、评定。 2、诊断反馈。 3、预测。 4、其他功能作用。 1)、有助于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2)、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 3)、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测评与招聘选拔;人员素质测评与培训;人员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人员素质测评与员激励;人员素质测评与职业发展的优化管理。 第二章基本理论 单选 1、量化,即数量化,指给事物以数字形式的表示。33 2、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给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 字。36 3、模糊量化: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
7、分别赋值。36 4、顺序量化: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序列,然后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以相应的顺序数 值。36 5、等距量化:同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 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36 6、比列量化:又比等距量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 存在倍数关系。37 多选 1、心理差异有:个性倾向的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差异。33 2、素质测评的量化形式分为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 比例量化、当量量化。35 名词解释 1、当
8、量量化:就是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 第三章 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单选 1、素质测评的三要素是:标准、标度、标记。52 2、标准:就是批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 与规定。52 3、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的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 规定。52 学习提升能力 第 2 页 (共 8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 4、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字母或数字表示,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 可以直接说明标准。52 5、工作
9、分析法:是通过实施工作分析或采用工作分析技术来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58 6、观察法:适用于短时间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而不适用于长时间的。59 7、工作日志法:适于高水平与复杂工作的分析特别经济与有效。59 8、访谈法:适用于那些分析者不可能实际去做或直接观察困难的工作。如飞行员、建筑师。 多选 1、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包括:测评目的、测评内容、测评目标、测评项目、测评指标。52 2、测评标准体系的基本方法:工作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理论推导法、典型分析法、培训目标 分析法、历史概括法、文献查阅法、覆盖筛选法。58 名词解释 简答 一、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5557(或多选) 1、
10、针对性原则。根据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对象、情境的不同,应当设计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和 不同复杂程度的计量方法。 2、完备性原则。指的是处于同一个标准体系中的各种标准相互配合,在总体上能够全面地反映工 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素质及功能的主要特征,使整个测评对象包含在评价标准内容之中。 3、简练性原则。测评指标的设计应尽量简单,只要能达到既定目的并获得所需要的功能信息就行。 4、明确性原则。测评指标应该分解成最小的单位,尽量避免出现综合性太旨的指标。 5、独立性原则。设立评价标准在同一层次上应该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6、可操作性原则。设立的标准应该可辨别、比较和测评,也就是说评价标准所展示的标志是可以 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 人员 测评 理论 方法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