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二编 第二章《文言高频考点回顾》.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二编 第二章《文言高频考点回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二编 第二章《文言高频考点回顾》.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二编 第二章文言高频考点回顾第一节高频文言实词15编者按:高考文言文大部分出自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既被目为“帝王家谱”,则可以肯定地说,选段的内容说来说去都是皇上的家事(皇上的公事私事都算国家大事)及王朝改姓和内部争权夺利的事儿;在行文上囿于这个“圈子”,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大批和官员(包括君王)相关的“高频词”。在人物传记中,人物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知道了这些官员官职的具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言行。因而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大致说来,中国古代官职有以下三类:一、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
2、侍郎、秘书郎等。二、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县令等。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 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三、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等。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业术语”有六类:一是授官,相关的“高频词”有“征、辟、举、拜、选、除、起”等。分说如下: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3、张衡传)举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拜 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 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李陵既壮,选(量才授官)为建章监,监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除 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起 起用。如: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五)赏 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 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罢 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
4、武安侯列传)黜 废掉官职。如:(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一)免 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 削除。如: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升 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 在原官上提拔。如: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拔 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迁 一般指提升。如:孝成帝说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 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 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 放逐流放。如: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
5、传)左迁 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徙 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 调动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 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 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 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 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兼 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 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署 代理官职。如: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
6、,委任政事。(后汉书范睢传)权 唐代以来称暂代官职。如:改江陵法曹(参)军,入为权知国子博士,权知三年,改真博士。(李翱李文公集韩吏部行状)判 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还有一些相关的“高频词”虽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也要给予关注。这些词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知 主持。如: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主 掌管。如: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诉讼及刑罚是中国古代官员极重要的工作内容。一般地说,只有中央政府设置有专门的司法机构,如隋唐时期形成了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三权分立
7、式的司法审判制度。不过地方行政机关同时也是司法机关,行政长官往往还兼着“公检法”的全部工作。在尔虞我诈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自己也常常官司缠身。所以,相关词语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高频词”。与诉讼和刑罚有关的词语有“案、狱具、系狱、收、牵累、录、执、大辟、坐、诛、族灭、贷”等。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元史耶律楚材传)(译文:楚材听后流下了眼泪,随即向太祖启奏,请求向各州郡发布禁令,囚犯应处死刑的,必须等上级批准,违反者处以死罪,于是贪暴的风气有所收敛。)即贷而后闻。(新唐书)(译文:赦免了他们,然后报告太宗。贷,饶恕。)(徐)有功故出反囚
8、,罪不当赦,请推按(通“案”,查办,核实)其罪。则天虽不许系(拘囚)问,然竟坐(获罪)免官。(旧唐书列传三十五)尝于县南郭凤埭(地名)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抓捕),斗者逃散,唯原平(人名)独往,吏执(捉拿,拘捕)以送县。(南史郭世通传)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也有较为完备的一套制度,称之为“铨选制”和“考绩制”。有关的词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如:而翁长铨。(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相关的词语还有:铨除(量才授官)、铨考(考量选用)、铨序(按照官吏的才能功绩,确定官位的等级升降)、铨授(量才授官)、铨补(考量才能以补官职)等。中国古代深受儒教影响的
9、士子认为“不仕无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都可能千方百计去求官。隋以后,还可参加科考得官。这一部分“高频词”有“干、干谒、中第、及第、落第”等。如:司马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科考及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宋书王缮传)某贫不济,以干(求取)于公。(宋书王缮传)在中国,“以孝治天下”源远流长。“孝”有时往往凌驾于“忠”之上。表现在替父母守孝一事上正是如此。不管你多么留恋那个职位,也不管这官有多大,遇父母丧,必须弃职守孝。所以,“丁艰”“丁忧”屡屡出现于正史之中。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让,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
10、称“丁外艰”。例: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王)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世说新语仇隙)官员年老体衰,也要离休或是病退,由自己提出,叫“乞身”“乞骸”“乞骸骨”。如:恩荣已极,功业已成,寻合乞骸,保全余齿。(旧唐书郭子仪传)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卒伍。”(史记项羽本纪)对人物品评的词,如“勤于吏治,恭而近礼”、“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好直谏,守节死义”中的“勤、恭、苟合、守节”之类,这类词关系到对文段的准确到位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分析、概括一题的解答。看1992年高考卷第18题:或云丁仪、丁虞有盛名于魏,(陈)寿谓其子曰:“
11、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之。(晋书陈寿传)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是()A交代了陈寿低评丁仪、丁虞及诸葛亮、诸葛瞻的原因。 B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C评价诸葛亮、诸葛瞻有别于丁仪、丁虞,褒贬不同,侧重各异。D陈寿客观记载了诸葛亮、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就少了。表面看起来,这一道题是考查对整个文段的理解,实际上只要懂得一个褒贬人物的“议者以此少之”的“
12、少(轻视,看不起)”字,便可获知正确答案为B。以上所述,多为文化常识。虽然近些年考试说明中对“文化常识”已不再作要求,但实际上文言文阅读是离不开“文化常识”的。尽管近年高考文言阅读的选材已有所扩大,但仍以史传散文为主。所以复习时对文言“高频词”仍应给以足够的重视。易错文言实词100例编者按: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们搜集了20072012年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 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在编排体例上,有如下三个特点:坚持词不离句,解释正误同列,附有全句译文。1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
13、,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2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3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4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5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6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7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
14、拜谢宾朋。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9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10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1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12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13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14府省为奏
15、,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15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16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17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18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16、。20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21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正:冒犯、冲犯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22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23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24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25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26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众多译
17、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27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28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29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30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31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3
18、2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33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赏征求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34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35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36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
19、他没有不知道的。37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正:停留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8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9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40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4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正:以女嫁人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42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20、。误:期限正:约定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43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正:息,止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44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正:暂代官职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45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46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47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48
21、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49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50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51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伏罪了。5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正:通“疲”,疲乏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高频考点回顾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第二编 第二章文言高频考点回顾 2021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资料 第二 文言 高频 考点 回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