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 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 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平流层 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
2、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 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 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 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
3、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 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二是天体的 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 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4、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 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 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 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
5、 地带性;二,地域综合规律,包括距离衰减规律和区域系统规律;三,地域发展规律,包括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和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 4、三维地带性有哪些表现 纬度地带性: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陆地生态系统、海洋自然生 态系统)、人类生物学特性的纬度地带性(人种人体地理适应类型) 海陆梯度地带性:气候的海陆梯度地带性、自然生态系统的海陆梯度地带性、人类生物学特 性的海陆梯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如上 5、你怎样理解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定义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地理纬度、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表的物质 组成和地壳运动。 1、概念: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用来界定地理事物间的各种时
6、间空间位置的地理专业术语。地理位置 是之地表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它一般根据需要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我们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与否进行定位。一般分为相对地理位置和绝对地理位置。这是地理位置的自然位置。另外,人们更多地是从人类社会的种咱需要,划分为政治地理位置,人文地理位置,军事地理位置等功能性地理位置。 区位因子:是一个地点上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那些因素。韦伯的区位因子体 系一般区位因子和特殊区位因子(发生作用不同)区域性因子、集散因子、分散因子(空间性质不同)自然技术因子和社会文化因子(种类和特殊性) 2、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和发展的先后,可分为哪些,各有哪些
7、特点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随着与市场距离的变化,农业生产也相继变化,农业区位布局将形成 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第一圈为自由农业带,蔬菜水果奶;第二圈林业带;第三圈轮作式农业;第四圈谷草式农业;第五圈三圃式农业(黑麦、大麦、休闲三区轮作);第六圈粗放牧业圈 韦伯工业区位论:提出区位因子和原料指数,并认为具有决定性的一般区位因子是运费, 劳动费,集聚。 廖什市场区位论: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在垄断 竞争情况下,首先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
8、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导致城市等级体系形成。 3、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杜能圈是怎样的分布 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六个农业地带第一圈为自由农业带,蔬菜水果奶; 第二圈林业带;第三圈轮作式农业;第四圈谷草式农业;第五圈三圃式农业(黑麦、大麦、休闲三区轮作);第六圈粗放牧业圈 4、杜能农业区位论评价 (一)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1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2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 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3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1杜能在研究
9、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2关于合理性 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3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5、韦伯的区位论基本原则是什么 最小费用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6、按区位论形成了哪些工业布局的类型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7、你认识到的工业或企业布局有哪些区位特征? 8、工业区位论的评价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
10、基石之一,在现实中有较普遍的实用价值,对现实工 业布局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比如没有考虑到社会文化、消费、政府政策的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怎样理解区域 语汇上的区域是泛指的,即一定的空间范围,大到宇宙的某个星空,小到室内的一个角。 地理学上的区域:广义的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狭义的区域指人类社会经济的空间形式。 地理科学上的区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区域空间、区域发展等术语中的区域,指以上所言的狭 义的区域。 2、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经济增长指有更多的产出,就是生产更多的产品,具体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 人均量的上升。发展比增长赋有更丰富的内涵,
11、它不仅指更多的产出,还指和以前相比产出的种类有所不同,产品生产和分配优化,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发生进步或变革,环境得到改善。 联系: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必须进步,必须伴随经济增长社会政治体制也同时发生进步或 变革。 3、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理论有哪些?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传递理论、费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克 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论、梯度推移理论、陆大道的点轴发展理论 4、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支配效应:增长极经济单元处于支配地位,其他经济单元处于被支配地位 数乘效应:一个部门的发展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使其他部门产生连锁的系列的促发效应。 极化扩散效应:首先使地区
12、经济极化形成聚集经济,然后扩散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总之,增长极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强化市场竞争,促进创新活动,带动 区域经理发展。 5、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是什么 (1)在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第一产业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先是迅速增加,然后 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则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最后逐步趋于稳定。 (3)在第二产业内的各工业部门之间,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相比, 比重趋于增大,呈现出高加工度化趋势。 (4)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这就是:在 整个产业的各种行
13、业中,传统行业逐渐被新兴行业所取代,新兴行业不断从传统行业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主导性行业;在制造业内部中,产业结构逐步表现出技术密集型趋势,技术或者说高科技密集产业不断涌现;整个产业非农业、非工业倾向日益明显化,第三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6、区域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原始采集时代区域农耕社会区域工业化预备阶段区域工业化起飞阶段区域工业化 大发展阶段区域后工业化区域 7、怎样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 竞争与合作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措施:(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
14、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2)遵循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1 人地关系理论包括哪些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受性差异 可能论,维达尔-白兰士:世界无必然,到处存在或然,人类是机遇的主人 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思想:每个国家都是人类的一部分,地球的一部分,属于土 地的有机体 共生理论:R.J.本奈特和R.J.乔利:由于长时间、大范围的环境干涉策略的无能,促使人们 通过共生来控制人类环境系统 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15、 资源状况影响产业布局,地表形态影响生产生活,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对岩石圈的影响(地表形态)对大气圈的影响(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对水圈的 影响(水的时空分布、水系、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 4、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人地关系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长久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带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也是生态学的规律之一。一般地说,环 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一种资源)。 2、在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上形成
16、了哪些理论 停止和减缓增长理论:零增长理论、增长价值怀疑论、理想稳态经济、非工业化经济、小型 经济论 持续增长经济理论:凯恩斯持续增长理论、大过渡经济理论 新发展理论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公平原则持续性原则需求原则和谐原则高效率原则质量升级原则 4、现代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固体地球与大气、水体、生物、人类之间的界面层,物质能量交换最活跃)这一 特殊的物质体系。 2、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地理哲学、元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 3、你知道了哪些地理学家,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他们各自的贡献是什么 4、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体系:人文地理学、自然
17、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法:地图方法、地理调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实验与地理模 拟 5、地理学的学科价值 1. 固体地球分几个层圈?地球大气分几个层圈?对流层有何特点? 地核、地幔、地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对流层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既要穿羽绒服又要戴太阳镜? 山顶离太阳近,空气稀薄,积雪反射,所以要戴太阳镜; 长波辐
18、射随高度增加而减弱,温度随高度递减,所以穿羽绒服 3. 为什么迄今为止在人类探测的星球上,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 引力大小适中,运动周期适中,日地距离适中 4. 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利发电,燃煤火力发电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人类发电只是太阳能几十亿分之一,没有太阳能就不会有水循环。 5. 为什么同样平整的土地,在城市中心的地价比城市周边的地价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土地利用效率高 6. 为什么火山、地震、地热、温泉多集中在一起?并绝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板块运动 论述 1 用三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分析上海、青藏高
19、原、新疆的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上海:长江出海口,亚热带、气候湿润、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有利于农业生产。稻作农业,鱼米之乡 青藏高原:处于亚热带,但海拔高度高,气候寒冷,只适合种青稞等高寒作物,适合发展高原农业和畜牧业 新疆:地处温带大陆内部,日照强,降水少,地势有高山和盆地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绿洲农业,种植甘甜瓜果和长绒棉 2 请对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进行评价 1,现实中很难满足克氏提出的假设条件. 2,克氏理论缺少对商品和服务供应范围下限的详细分析,只是注重对上限的分析,根据上限来布局各级中心地. 3,克氏中心地系统的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这很难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4,克氏把消费者作为经济人看待,认为消费者首先利用最近的中心地,但现实中,消费者外出更倾向于高级中心地. 5,克氏忽视了集聚效益,只注重各等级设施的出现,却不重视其出 他把逻辑演绎的思维方法引进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使地理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的应用。他的理论标志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由于中心地与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对区域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中心地理论在区域规划中又可以比较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设施和其他经济、社会职能,因 9 / 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