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4.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4.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4.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届高考生物二复习 2.4.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1【题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BC D【解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答案】C2【题文】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
2、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3【题文】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B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
3、定向变异D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种群;细菌为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而不能使其发生定向变异。【答案】D4【题文】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其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其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轻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多年后甲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C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杂交一定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
4、将甲中虹鳉和乙中花鳉转移到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平均体重会增加【解析】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杂交仍然可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C5【题文】下列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的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不形成新物种也可能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
5、改变了基因不一定改变,故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进化。【答案】C6【题文】某学校共有学生1 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有52人,则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A126 B54C64 D136【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设男生中色盲的人数为x,由色盲基因频率Xb/(XbXB)(232521x1)/(78028201)6.8%,求得x64。【答案】C7【题文】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
6、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A50% B60%C45% D40%【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后代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当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有9/10的A_B_与1/10的aabb,在9/10的A_B_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3/10,Aa个体占中的2/3,即6/10,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即AA占30%,Aa占60%,aa占10%,由此可推得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1/260%(Aa)60%。【答案】B8【题文】下
7、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答案】C9【题文】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
8、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了突变个体。【答案】C10【题文】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B会因定向变异发生基因频率的改
9、变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解析】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其会因环境的变化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因定向变异而发生的。【答案】B11【题文】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生物个体,而是生物的种群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4.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2.4 现代 进化 理论 训练 解析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